1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5月份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九国公约》实质上是“又要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是因为①它没有规定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②它没有取消列强各国的在华特权③它没有废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丝毫没有改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九国公约》是1922年以美国为首操纵条约,此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故①错误,此条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领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该条约并没有取消列强各国的在华特权,也没有废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当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②③④正确,选择C项正确。点睛:1922年2月6日美、英、比、法、意、日、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条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2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中国已经形成独占地位,才放弃“门户开放”政策。2.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攀。”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康熙帝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其晚年应是18世纪早期,这时荷兰、英国已经在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得到极大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出于对西方文化力量的警觉,康熙帝才有“中国恐受其累”的担心。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以来的情况;C项“深入了解”对康熙来说不准确(他只是有所了解和学习);D项“巨大压力”在当时也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占主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16世纪初,德意志有一句谚语说:“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下面漫画形象地说明了A.罗马教皇对德意志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重视C.德意志的畜牧业发达D.德意志与教皇的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奶牛是提供牛奶的,与人是不平等的,因此B和D两项掩盖了这种不平等。C项有断章取义之嫌。只有A项表述最贴切,看到了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的本质。因此答案为A。4.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可以看出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决定实行迁都洛阳,故D正确。“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信息,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没有采取重文轻武政策,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オ”信息,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5.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46.推动中国首批幼童赴美留学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为巩固统治B.洋务运动的需要C.幼童在中国无法学习D.人民的强烈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题目问的是直接原因,洋务运动期间,为了培养洋务人才的需要,清政府派遣幼童出国留学,故答案为B。清政府为巩固统治是根本原因,A错误。幼童在中国无法学习显然不符合事实,C错误。当时的人民对西方尚不了解,不会有那么高的远见,D错误。7.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表现出了平等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主要表现在①册封东突厥的首领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③禁止对少数民族地区用兵④以和亲的方式加强同吐蕃的交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唐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发动对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俘获颉利可汗,颉利至长安,唐太宗释放了他,还其全部家属,给以丰厚供养,后来授予右卫大将军职街,赐予住宅和田地;以和亲的方式加强同吐蕃的交往,唐太宗是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册封东突厥的首领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大唐包容的表现,对照题干可知①②④。③禁止对少数民族地区用兵显然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故答案为D。ABC5不符合题意,排除。8.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是A.核武器B.海军C.洲际导弹D.陆军【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军备竞赛有常规竞赛、核竞赛,其中重中之重是核武器,美苏双方拥有世界核弹头库存总数的97%,故A项正确;海军和陆军是常规军事力量,故BD错误;洲际导弹属于核武器,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核三位一体中两极的重要条件,故C项错误。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平息反战思潮,尽快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B.加强行业联系,促进国际交往C.召开巴黎和会,严厉处置德国D.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答案】D【解析】一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从而催生了国际联盟的建立,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不符,B项是万国邮政联盟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10.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6B.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C.“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D.“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先定论认为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获救的为选民,沉沦的为弃民,排除A。根据先定论,选民应该获救,弃民应该沉沦。故选B。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是成为选民的标志,排除C。财富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排除D。11.下列分裂局面,哪一项是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形成的A.印巴分治B.巴勒斯坦地区分治C.南北朝鲜分裂D.两个德国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地,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故A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故B符合题意;南北朝鲜的分裂和两个德国的形成都是由于美苏冷战导致的,故排除CD。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712.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帝国失败的根本原因。A不能成为根本原因。B属于表面原因,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是因为他用战争侵犯欧洲各国的独立。奴役各国人民,激起了全欧洲的不满和敌意,不是遭到法国人民反对,而是被奴役各国人民反对。所以D不正确。答案选C。13.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答案】C【解析】“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说明该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该会议确立的体系是凡尔赛体系,C正确;A是一战之前体系;B是一战后美国参与制定体系;D是二战后形成的体系。14.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产物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势力的发展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C是该计划的实质,正确;A是指北约和华约B不是根源D错误。15.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亚历山大知道,改革必定会触动封建地主的利益,遭遇阻力。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随着社会舆论对农奴制批评的增加,一些封建地主看到农奴制的废除已经是大势所趋,表示愿意有条件的解放农奴。本题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的酝酿。16.1916年初,英法为换取沙俄对战争的支持,还允诺战后沙俄可兼并黑海海峡地区,并占领土耳其都城伊斯坦布尔。材料说明A.英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诱使沙俄参战B.英法俄三国战后瓜分土耳其C.土耳其面临着被瓜分的命运D.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英法的同盟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英法为换取沙俄对战争的支持,还允诺战后沙俄可兼并黑海海峡地区,并占领土耳其都城伊斯坦布尔”可以看出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土耳其,土耳其可能被英、9法、俄等国瓜分占领,故答案为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俄国参加战争,A错误。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战后没有瓜分土耳其,B错误。土耳其是德国的同盟国,D错误。17.《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有这样一段内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你们听见有话说,‘要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下列哪个人物的思想和斗争实践与上述材料内容相符合A.甘地B.孙中山C.凯末尔D.华盛顿【答案】A【解析】由题中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体现的是非暴力思想要爱你们的仇敌体现的是仁爱的思想。这体现了甘地的非暴力与仁爱的思想。故选A。点睛:圣雄甘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18.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D.日本代表不善外交辞令【答案】C【解析】据材料“的巴黎和会”、“沉默的小伙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将争夺的范围和目标主要放在亚洲,专注亚洲事务及利益,故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故C选项正确;巴黎和会未涉及介入欧洲事务的战胜国的资格的限制,故A选项错误;一战使日本迅速崛起,获得扩张良机,而欧洲列强被战争削弱严重,故B选项错误;日本代表外交辞令的原因显然不是最重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C。1019.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工业化迅速发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