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2.本试卷共2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1.公元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国太子。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2.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候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土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分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在寝室中灶膛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A.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的有效运行必须依赖于礼乐制度C.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等级意识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3.西汉从周亚夫以条侯为宰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异姓诸侯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宰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4.东汉规定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唐宋时期,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中要官子弟不得任监,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后来还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官、监察官,这一规定A.体现选任官吏时的民主思想B.有利于加强皇权及社会公正C.与西方古代官员轮换制相似D.导致政府“冗官”现象严重5.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C,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B.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D.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6.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将地方官任期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举制进一步完善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发展D.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7.中唐以来,“道”是掌管监察和军事的行政区划,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2-C.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8.“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行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了专制皇权的需要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9.明朝科举制度采取南、北、中分卷制度,录取比例为55:35:10,这种制度A.增强了地方的政治势力B.推动了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C.实现了教育的地域平衡D.导致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10.秦汉至清,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案件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A.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B.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C.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D.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11.苏格拉底说:“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他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A.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B.否定了公民提供的事实真相的材料C.注重以情绪克制来博得公众同情D.强调演说技巧对公众决策的重要性12.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神圣一票的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D.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13.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认可并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A.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D.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14.《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歌唱有害的歌谣,必须执行死刑,《法经》规定:“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二者思想都A.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C.体现出对民众严格的思想控制D.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15.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次,他和他的后代仍旧是国王;面国王如果击败我们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因,这说明当时英国-3-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6.1649年,当查理一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国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反映英国A.受历史传统影响大B.民众民主意识淡薄C.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17.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于次年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的压力下,威廉三世被追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受制于议会B.议会掌握行政权C.君主立宪制确立D.军权由国王掌握18.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其德意志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他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遇事商议出对策后交国王确认,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国王的行政权已丧失B.为责任内阁制形成提供了契机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君主立宪制极易导致大臣擅权19.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席,增加了城市代表的名额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1867年的议会改革再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都获得了选举权;经过不解努力,到1969年的选举法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英国普选制逐渐确立起来。材料说明A.民主在与专制斗争中不断发展B.民主思想与民主实践在互动中完善C.民主政治与本国国情在调试中创新D.民主改革在民主实践中不断推进20.南安阳2018-模]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D.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2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一定优势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土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22.1871年8月31日,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法国总统。1872年11月13日,梯也尔在议会上宣称:“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B.无产阶级影响法国政治进程-4-C梯也尔时代的法国政局混乱D.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妥协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B.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D.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24.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D.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5题15分,26题25分,共40分)25.(15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日:“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袆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几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袆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5-(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进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职能,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摘编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精神的当代们值》材料二: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度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否决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12分)-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5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8分)-7-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1-5ACCBA6-10BACBA11-15DAACB16-20BABDA21-24ABCC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5分,28题15分,共50分)25.(15分)(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3分)(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