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单选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答案】C【解析】此题较为简单。我们知道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另外,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白渠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黄河没有流经四川。因此答案为C。2.明朝时,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日渐衰落,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得到加强而不是有所淡化,也没有放松对手工业者的控制等。故选D。2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大的特点必有雇佣关系,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中“机”相当于是资本家,“机工”相当于是工人,“机房”相当于工场,因此这一现象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C项正确;A和B属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不是标志;排除;D中商品经济发展是原因,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4.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答案】A【解析】商周时期,各级奴隶主贵族把土地划成大致相等的方块,状似“井”子,成为井田,故A正确。5.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3A.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义和团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即黄金时期,故B项正确。AC两项属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时期的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故D项错误,排除。6.抗战胜利后,___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A.美国B.苏联C.法国D.英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表现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故A正确。BCD不符合史实,排除。7.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①清朝政府的支持②洋务运动的诱导③外商企业的刺激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4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外商企业的刺激,②③正确;清朝政府的支持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不是民族工业产生原因,排除①④,选择B正确。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中国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底,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9年前后凤阳农业发展的概况,没有体现出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D项正确。9.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A.都是在较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对社会5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然不会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B项表述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故答案选B。ACD三项表述正确,是三者的共同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征;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0.1984年,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①海南②广州③南京④天津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A【解析】【详解】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广州、天津是1984年建立的沿海开放城市,南京是1842年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此可知A正确,BC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1.1909年,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里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驱使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生活水平的提高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洋式高楼”、“电灯明似昼”等信息可以看出,该时期受到工业文明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B。ACD项材料无法体现。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点评: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在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传统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社交礼仪和婚俗等变化上;另一个方面是在生活上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在中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12.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主要进行的活动是A.猎获黑人奴隶,贩往各殖民地从事繁重劳动B.发展商业贸易,开始工业革命C.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D.大量购买瓷器、纺织品、茶叶、香料等货物【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主义者纷纷踏上美洲领土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C正确;A是在非洲的殖民活动表现;B是英国的行为;D是在亚洲以及中国的行径。1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上述变革分别对应的是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答案】A7【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是工厂制;技术是蒸汽机;社会阶级关系方面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故A项正确;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项错误;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不是生产组织形式,故C项错误;中小资产阶级不是社会阶级关系变革,飞梭不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的表现的识记。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就是说,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才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资本在海外扩张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否定航海家的贡献,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支持,而且材料中的航海家都是在葡萄牙或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航海活动的,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拥有资本”的企业家,重点在“资本”而不是“企业家”上,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紧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析即可。15.“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8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二战”后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明显的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并且发展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1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关税壁垒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资本市场B.增加社会财富C.缓和社会矛盾D.调动劳动积极性【答案】C9【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福利国家的建设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体现之一,是资本主义成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C正确;AB两项与福利政策无关,故排除;福利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D项观点片面,排除。18.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换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提供关键词“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是解题的关键,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19.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A.对抗马歇尔计划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C.打破冷战僵局10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理解。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条件:“外部环境”。联系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二三十年代苏联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优先增强国防力量,巩固政权,故选B。A、C、D三项均出现在二战后初期,与题目时间不符。考点:斯大林体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