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单元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解析:选B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农民因谷贱破产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故选B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2.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选C“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正确。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2解析:选A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映的时空为战国时期,而③为秦国所属地区,故A项正确。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解析:选B“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样做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增加政府的税收和兵源,有利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即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5.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解析:选D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世代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D正确。6.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解析:选D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虽然两者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D项符合题意。7.中国当代作家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商鞅变法使秦国()3A.出现迁徙与择业相对宽松的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解析:选D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商鞅变法中的“什伍连坐”制突出对民众的控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加强控制,倡导法家理论,故A、B、C三项均错误。8.《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A.秦代农业生产效率高B.秦代农民税赋较轻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解析:选D根据材料“用商鞅之法”“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说明作者认为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造成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分化严重,贫民生活困苦,故D项与题意相符。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9.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良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次改革性质的依据?请说明理由。(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9分)4解析:第(1)问,“采取措施”回答军功授爵制和财产等级制度即可;对于改革性质的分析,主要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性质的标准。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两次改革进行比较,然后归纳回答。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主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9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前三句话中逐层概括其变法的背景。第(2)问,材料第二段话从三方面论述了其改革的影响,从中总结归纳即可。答案:(1)背景: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2)效果:变法深得民心;军人勇于战斗;社会安定;秦国逐渐强大。(正确回答三方面的意思即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商君书》材料二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商鞅提出“法无等级,法不阿贵,不剐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9分)(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刑去刑,国治……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归纳其“理念”;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作用回答“效果”。第(2)问,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法无等级”“一断于法”“重金买‘信’”等方面概括。答案:(1)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梭伦材料三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6分)(2)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7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中“不农……争权不能自持也……力不足也……”“避农……则粟……少,而兵……弱也……”这两处关键信息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应当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一中“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中“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应该结合教材所学从“两派”的任一角度选取史实论证;第三小问,重点在于时间限定“当时”,可以结合教材从改革前的矛盾是否解决或缓解、改革的深层目的是否实现等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中“财富日益增加”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教材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归纳即可。答案:(1)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思想:重农抑商。(2)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举例:财产等级制等。影响: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变法阻力,推动改革成功。(3)理解: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