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5×2=50分)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是指A.贫穷与落后B.专制与愚昧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是针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提出的无产阶级的斗争纲领,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B选项没有制度属性;C选项是经济根源,没有体现本质。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2.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A.工人政党不成熟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当时法国还没有工人政党,因而A项不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工人运动,B项错误;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因2素决定的,当时的法国,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历史条件尚未成熟。资本主义大工业未充分发展,社会去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D正确。3.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打倒专制制度”可知,导致的事件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二月革命,此时的俄国还没有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选项中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与史实不符,故A排除;依据史实可知促成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与材料中“打倒专制制度”不符,故B排除;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法令-----《和平法令》,宣布苏俄退出战争,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1917年3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故C排除;依据材料“彼得格勒工人罢工”、“国际妇女日”、“打倒专制制度”可知这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正确。4.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C.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D.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答案】C3【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革命把俄国从底层……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罗夫王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革命道路问题,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信息,排除。5.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指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故答案为B项。ACD项,抗战胜利是1945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1956年,都与新中国的成立时间不符,排除。【点睛】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6.近些年来,明星逐渐成为两会召开期间的热点话题。成龙、周星驰、姚明、巩俐等相继当选政协委员,这使得政治协商会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协委员能够行使的权力有A.解释宪法、制定法律B.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C.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D.参政议政、民主监督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释宪法、制定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故A项错误;政协委员并不能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故B项错误;政协委员也不能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故C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民主党派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力,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7.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题干中“1958年”使用“鼓掌”的方式表决,而直到“1979年”才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曲折,A符合题意;B在题干中无反映,C“已经健全”的表述不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曲折发展8.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A.恢复民主协商政治制度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5【解析】1998年在农村推行基层民主政治改革,是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尝试,故C正确;A、B和D均不属于材料中“新尝试”的信息,排除。9.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但在这10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海峡两岸关系稳定D.投资环境的好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实现了香港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这使得“当年外流的港人在10年中陆续回港”。故答案为B项。A项,中央政府的支持与香港的稳定发展与该变化有关,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排除;CD项,海峡两岸关系稳定、投资环境的好转显然与题意无关,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10.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6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而且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元旦,所以①符合题意;战争威胁消失的说法存在明显错误,应该是世界大战在短时间不可能发生,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的决策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上作出的,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一国两制”方针出台的背景,所以③符合题意;从时间的角度看,“一国两制”是80年代初形成,不是材料所说的背景,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D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②或④,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最能体现当时国际关系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答案】C【解析】7【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关系特点是两大阵营的激烈对立和斗争,“一边倒”的含义是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答案为C项。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说法与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无直接关联,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12.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说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美国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被粉碎,故B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已经开始实现独立自主,故A错误;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并未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故C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不是日内瓦会议时期,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历史意义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3.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先后派出23批护航舰队参与索马里护8航,这反映了中国A.大力推进区域性合作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政府已先后派出23批护航舰队参与索马里护航”,体现的是中国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大力推进区域性合作,排除;B项,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表述过于笼统,材料仅能体现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不结盟政策”无关,排除。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15.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B.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