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日喀则市亚东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二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1930年李立三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李立三以上认识产生的根源是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B.对苏俄模式的迷信C.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D.基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争论。从材料可以看出,李立三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思想路线产生的根源是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2.“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答案】A【解析】2材料表明,罗马歧视和限制妇女的现象并不像传统农业社会那样严重,这是因为罗马法规定借助于法律调解纠纷,从而在家庭关系上制约了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权益,故A项正确;“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说明罗马的家庭结构是家长制,妇女的家庭地位与男子并不平等,故B项错误;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故C项错误;“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说明实行了强有力的集权体制,D错误。3.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按照理雅各对秦革命性的界定,第一次鸦片战争显然也是一场革命,一场帮助中国改革旧制、摆脱落后愚昧、走向新生活的革命。这一理论是为英国的殖民侵略作辩护,故B项正确。A选项强加因果,材料并未如此说;C选项与材料的基调相违背,材料是对鸦片战争的一种肯定;D选项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的问题。4.“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3【答案】A【解析】材料中“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不但组织严密,政令的执行也比较隐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参与决策的信息,故B错误;C和D项均于出来主旨不符。5.20世纪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B.新经济政策实施C.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3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苏联通过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7年农业集体化开始后逐渐废止,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苏联在30年代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结合所学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分析解答。6.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水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B.“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D.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答案】B【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是指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均涉及到“权利”问题和“人权”问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君主立宪制只适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适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英国的不是共和政体,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适合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殖民统治的斗争,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7.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这只是私人的接触,不是官方接触的开始,故A项错误;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主动权在周恩来总理手上,故C项错误;“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的道路”,说明此次会晤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万隆会议8.“11月25日,学生有会,地方当局禁止,学生仍开……次日罢课。……李宗黄(代理主席)所组成之‘联合行动委员会’竟于12月1日派大队人分五次打入联大,两次云大。……我(傅斯年)对于李宗黄等之愤慨不减他人。同时也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傅斯年对学潮的态度是5①肯定地方当局的行为②力求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③不同情支持学生行为④反对当局的横暴,彰显了自由知识分子的本色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我(傅斯年)对于李宗黄等之愤慨不减他人。同时也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信息可知,傅斯年对地方当局到大学中打人十分愤慨,并希望“学校能恢复常轨”。看出①肯定地方当局的行为是错误的;②力求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是正确的;傅斯年对学生运动是支持的态度,③错误;反对当局的横暴,彰显了自由知识分子的本色,④符合题意。综上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9.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面西周分封制A.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B.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C.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D.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建诸侯国、各种政治特权”等字眼均在强调分封制直接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淡化了而非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缓和各诸侯国矛盾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王室宗族迅速分化而非方对中央的拱卫,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10.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原来“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现在是“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江南市镇都由军镇演变而来B.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C.市镇的兴起让江南的村落消失了D.市镇中普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主要论述了明朝前后“市”“镇”的发展演变情况,“民人屯聚之所谓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反映了当时市镇的政治与军事功能,“民聚而庙,交易其所”谓之“市”,“市大而形胜会焉谓之镇”体现了市镇的经济意义,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的兴起,B符合题意,而A不能全面概括题旨,C与题意无关,D表述不合题意与史实,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兴起与发展11.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梭伦改革彻底化解了社会矛盾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答案】D【解析】平民的胜利其实还是因为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力量壮大才能取得胜利,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平民开展和平斗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梭伦改革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平民中仍然有债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工商业的发展使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才实现了7斗争的胜利。12.1936年,日本东京申办1940年奥运会成功,然而两年后日本决定放弃举办这届奥运会。其原因可能是A.受经济危机打击,无力举办B.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无心举办C.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带头反对D.发动侵略战争,遭到国际社会抵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等国奥委会代表抗议日本侵略,破坏世界和平,违反奥林匹克精神。开罗会议后,在国际社会的抵制和压力下,日本奥委会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无法举行奥运会。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13.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除了由于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降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早先被冷战掩盖住的一些问题之外,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11”事件等重大恐怖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洋大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重视。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8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1)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答案】(1)特点:①存在时间久远;②涵盖领域广泛(表现形式多样);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