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文秘教育专业课程指南《先秦文学》1.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221604课程名称:《先秦文学》开设时间:第二学期(18周,周3学时)选用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2.张采民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参考书目:1.[清]马瑞辰通释,《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中华书局,1989年排印本。2.[战国]庄周撰、[清]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本。3.[战国]屈原等撰、[宋]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4.迟文浚主编,《诗经百科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5.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6.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1版。7.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综合研究》,巴蜀出版社,1988第1版。8.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齐鲁书社,1997第1版。9.常森,《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10.褚斌杰主编,《屈原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11.赵逵夫,《屈骚探幽》(修订本),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第1版。2.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先秦文学》是文秘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有关先秦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先秦时期文学发生、发展的概况以及重要作家、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以文学史的讲解为主线,贯穿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比较;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古代实用文体与现代实用文体为对象进行分析比较。3.教学要求系统掌握先秦文学发生发展与演进的历史概况,以及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先秦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达到借助旧注,独立阅读中等难度文学作品的程度。熟读、背诵大纲规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在吟诵中体会其写作技巧和艺术韵味,提到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艺学、美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评述古代作家作品,理解和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写出具有一定水准和质量的论文。4.评估评价成绩评定:全部课程由一个学期完成,成绩在学期期末独立评定,均为考试课。每学期的总成绩按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考查成绩两项评定,前者占总成绩的70%,后者占30%。考查成绩由任课和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考勤、纪律及完成作业等情况综合评定。总成绩按百分制计。授课评价:(1)院领导随时听课进行评价;(2)教学中期和期末由院上组织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3)任课教师随时听取学生及系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改进。5.教学内容总绪论(2学时)要求和说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目的与意义:1.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3.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公文、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文学史与文学史学二、文学本位三、史学思维四、文化学视角五、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六、文学史史料学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一、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二、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三、俗与雅四、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五、复古与革新六、文与道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一、三古、七段的划分二、文学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三、上古期概述四、中古期概述五、近古期概述思考题如何学好古代文学,并使之与文秘学的实际联系起来?参考书目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版。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4.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5.丁晓昌,《《古代公文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版。绪论(1学时)要求和说明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了解先秦文学产生的环境和概况及其文学形态。了解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三、诗乐舞紧密结合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三、作者和时代的难以确定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一、由巫到史二、贵族文学的兴起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化四、楚地文化与楚辞思考题1.先秦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怎样影响了先秦时期的文学。2.以先秦文学中的具体作家、作品为例,简论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参考书目1.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分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2.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3.诸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4.曹道衡、刘跃进,《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第1版。第一章原始文学——传说时期的歌谣和上古神话(3学时)要求和说明了解上古歌谣与神话的发展概貌;掌握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和内在意蕴;了解上古神话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作品较少,因而不确定重点讲解篇目,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教师在讲课时应结合作品进行。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一、上古歌谣的内容二、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第三节上古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二、神话的起源三、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四、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五、神话的分类(一)创世神话(二)始祖神话(三)洪水神话(四)战争神话(五)发明创造神话(六)其它六、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七、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一)思想内容(二)艺术方面八、影响:思考题1.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2.举例说明原始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3.《吕氏春秋·古乐》的资料反映出原始歌谣的特征有哪些?4.何谓神话?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学作品?5.中国古代神话起源于何时?请简述其分类、特点、流传情况。6.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参考书目1.刘毓庆,《古朴的文学》,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版。2.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版。3.袁珂、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1版。4.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版。5.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二章《诗经》(12学时)要求和说明有关《诗经》的知识,应该重点讲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了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师应该讲解并要求学生背诵部分重点篇目。了解朝聘会盟、赋诗言志中的礼仪文化。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诗经》释名二、《诗经》的收集和编订三、《诗经》的构成、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四、《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范围)五、《诗经》的作者六、《诗经》的流传七、《诗经》在当时的作用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一、周民族史诗二、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中)三、宴饮诗(燕饮、宴飨、燕飨)四、反映重大事件(战争)的诗五、讽(怨)刺诗六、反映劳动生活的诗篇七、反对剥削、压迫的诗八、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诗篇九、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篇(婚恋诗)十、其他题材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方法二、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适应的艺术手法第四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思考题1.试述赋诗言志在当时政治外交中的重要作用。2.试论《诗经》的思想成就。3.《诗经》的婚恋诗表现了怎样的婚姻观念。4.《诗经》的战争诗具有怎样的特点。5.《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哪些文学传统。6.试举一,二例,分析《诗经》的艺术技巧对后代政论文的影响。参考书目1.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第1版。2.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1版。3.迟文浚主编,《诗经百科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4.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第三章先秦叙事(历史)散文(13学时)要求和说明掌握《左传》的叙事特点和记言特征。掌握《战国策》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了解《尚书》、《左传》等作品中出现的各类文体,分析古代文体的写作技巧、语言技巧,并与现代实用文体进行比较,古为今用。第一节先秦叙事(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一、散文的萌芽二、记事叙事文之祖第二节《左传》一、《左传》的成书二、《左传》的思想倾向三、《左传》的叙事特征四、《左传》的写人特点五、《左传》的语言特点六、《左传》中涉及的文体七、《左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三节《国语》一、《国语》的成书及体制二、《国语》的思想倾向三、《国语》的记言四、《国语》的记事第四节战国策一、《战国策》概说二、《战国策》的思想——驳杂却鲜明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一、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二、先秦史传散文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三、先秦历史散文的风格、语言和写作技巧成为后代散文家学习的典范,《左传》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一直受到唐宋以来古文家的推崇、学习。四.先秦叙事散文中的各类实用文体为后世此类文体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在写作技巧、语言技巧上提供了许多可鉴之资。思考题1.《尚书》中出现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相当于现代公文中的那些文体?二者在写作技巧、语言上有哪些相似之处?2.试述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过程。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4.各举一例,分析《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外交语言艺术。参考书目1.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版。2.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3.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综合研究》,巴蜀出版社,1988年第1版。4.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齐鲁书社,1997年第1版。5.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6.熊宪光,《战国策研究》,重庆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四章先秦说理(诸子)散文(13学时)要求和说明了解诸子散文的发展及代表作品。重点介绍作品、节选篇目,要求学生参看全文。掌握《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写作特点。对于重点篇目、重点章节精彩片段、格言、警句要求熟读背诵。第一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勃兴一、先秦说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二、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三、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第二节先秦说理文的初创期:《论语》、《老子》一、孔子和《论语》(二)《论语》二、韵散结合体——《老子》第三节先秦说理文的发展期:《墨子》、《孟子》、《庄子》一、《墨子》二、《孟子》三、庄子第四节先秦说理散文的成熟期:《荀子》、《韩非子》一、荀子和《荀子》二、韩非子与《韩非子》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一、思想上的影响二、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三、确立了形象化、情感化的说理方式四、影响了后世的创作风格五、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范式思考题1.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线索。2.阐述《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3.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4.分析《庄子》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参考书目1.王彬、贺友龄,《孟子散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版。2.阮忠,《庄子创作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3.章沧授,《先秦散文艺术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4.常森,《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0学时)要求和说明了解《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大致创作情形;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概况;了解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对楚辞的贡献、楚辞的文学价值。掌握《离骚》、《九章》、《九歌》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掌握宋玉等楚辞作家的创作成就。第一节楚文化与“楚辞”一、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