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一、农耕经济的发展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成就①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②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图示构史古代手工业3.商业(1)城镇商业繁荣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增强。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轻巧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2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②地点:江南。③行业:丝织业。④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⑤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3)特点①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②发展缓慢。(4)缓慢原因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②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③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二、农耕经济的迟滞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4)评价①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32.“海禁”与“闭关锁国”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擅自下海图示总结“海禁”“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针对练1(2018·太原高三模拟,29)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C.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4D.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与图中大多数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图中中国处在贸易体系的中心,其他地区处于边缘地位,符合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的特点,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心是西欧国家,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处于相对分散隔绝状态,而图中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联系紧密,故D项错误。2.十三行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3.商帮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组织,盛行于明清。商帮往往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商帮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各地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有晋商、徽商和潮商等十大商帮。1.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2.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5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长。(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①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②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清朝“摊丁入亩”和“地丁银”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正式废除了人丁税,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摊丁入亩的实行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人口迅速膨胀,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国家的发展。3.隆庆开关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明朝因此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隆庆开关”表现出明朝在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它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6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针对练2(2018·临沂高三模拟,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B.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C.八股取士制度的实行D.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故A项错误;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由于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使商人“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故D项正确。唯物史观——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看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扩大,白银广泛流通,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出现。这种农耕经济繁荣的局面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政策。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统治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鼓励生产的措施,这些因素使明清时期我国的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呈现日落前的辉煌。7材料一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钱穆《国史大纲》要求:分析材料,指出“鱼鳞图册”与黄册的主要区别。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鱼鳞图册”明确了土地所有权,保护了农民利益,而黄册使赋役征收具备确实的根据,从而保证了政府的税收。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材料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要求:分析材料,论证“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时期”这一结论。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这些都预兆着古代中国开启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8材料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范文澜《中国通史》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的松弛,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思考: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工匠地位有何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变化: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