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列强侵华与近代民主革命 第6讲 中华民族的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6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内容]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1.日军局部侵华(1)表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2)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3.侵华日军的罪行军事侵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东部、中部大片领土屠杀人民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细菌战和毒气战以华制华在占领区扶植汪精卫等伪政权,实行残暴殖民统治以战养战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经济和资源,以满足战争需求奴化教育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国共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2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苏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其中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游击区抗战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中国远征军1942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1)概况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②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③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回民支队。(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图示解史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三、抗战胜利及其意义1.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考点全民族抗战1.十四年抗战“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1.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共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进行“精兵简政”。到19414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2)经济建设: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从1941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3)根据地的这些建设措施调动了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①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②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3.全国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及评价(1)基本史实①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②相持阶段虽表现不佳,但坚持抗战、拒不投降,粉碎日本帝国主义最终灭亡中国的企图和彻底解决中国战事的妄想,拖住了侵华日军,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③1942年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以实际行动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内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④始终坚持一党专政与独裁统治。(2)基本评价①对于当时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中央政府而言,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是它作为合法政府的应有之义,其抗战所为是一个合法政府应承担的责任。②应看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日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反共”的目标,并且坚持5一党专政。这不仅使得国民政府正面抗战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在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抗战力量,尤其是共产党抗战力量的发展。4.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战场项目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领导阶级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针对练(2018·郴州一次质检,9)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都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B.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C.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D.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应是十四年,即从1931年开始,这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D项正确。►素养感悟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6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要求:分析材料,概括毛泽东提出的主要主张。信息:答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抵抗日本侵略;改革内政,实现民主共和。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要求:分析材料,指出此时国民党积极抗战的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信息:答案加强军队训练;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指导及援助各地抗日武装。材料《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民族意识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影响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战,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角度2民族意识对抗战胜利的影响角度3抗日战争对民族意识的影响7答案角度2: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角度3: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史料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辨析史料:上面的史料中记述的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判断方法如下:一、合理推断: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伤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日本资源匮乏,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这些都要求日本国内民众支持战争。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普通民众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普遍采取了支持战争的做法。二、用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资料印证。该史料的记载和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中的新闻内容高度吻合。应用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A.美化侵略战争,基本不可信B.因是后人记述,可信度不高C.因是教科书选用,反映官方立场D.史料真实可信,选用动机不可告人答案C1.(2018·课标全国Ⅱ,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8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解析A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