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3.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述(1)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2)范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2.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进程(1)夯实基础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②1989年,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①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②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③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2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大机器生产吸纳大量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问题(1)大量占用耕地。(2)城镇、工业过度密集。(3)环境污染严重。(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2.解决策略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66图2-35、图2-36,探究下列问题。探究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哪些?提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位于广东中南部,邻近港澳地区,濒临我国南海,对外经济交往便利,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探究2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提示:沿海、沿河、沿珠江口分布。探究3对照图2-35和图2-36,城市数目有何变化?提示:城市的数目在不断增加。[总结深化]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地缘、人缘优势,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3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促进工业化。具体如下图所示: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与我国主要城市化模式[对点演练]读珠江三角洲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4(1)图中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_过程。(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______推动下发展的。在其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受地区______基础和______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______,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______。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除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外,还有许多待开发土地。第(2)题,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加速了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第(3)题,珠三角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外资的大量使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相比不足的地方是:发展晚、基础弱;受南岭阻挡,腹地较小;在吸引外资、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后劲不足。答案:(1)城市化(2)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表现在城市中非农产业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并使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3)外资产业经济下降不足[总结深化]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对策主要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小,影响产业升级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镇密集,分布以江河、国道为中心;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珠江水质恶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城市酸雨现象严重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大力推广洁净燃烧技术;发展核电等新能源;节约用电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5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分析思路(1)首先从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入手,一般可以从资源和能源条件、国家政策、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和技术等条件进行分析。(2)然后明确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3)最后应结合自身实际,从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工业、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区域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法指导]图表法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对点演练]如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2题。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1.B2.C第1题,图示反映尽管区域的城市化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其城市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工业化。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城市病”,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率上升和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6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解析:1.C2.C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平原广阔,水热丰沛,河流纵横交错;珠江的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第2题,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3~4题。3.在阶段Ⅱ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4.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7解析:3.B4.A第3题,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4题,北部由于有南岭阻隔,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偏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据此完成5~6题。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带来的问题的是()A.大量占用耕地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C.环境污染严重D.产业结构层次高6.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重点发展()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本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加工基地向制造服务基地的转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5.D6.D第5题,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6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是轻加工向高加工发展,二是从加工基地向制造服务基地转变,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图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7~8题。7.影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拓展需求B.产品生产成本C.科技发展水平D.矿产资源供应8.图示产业转移有利于()A.降低珠三角产业竞争压力B.提高第一圈层的环境质量C.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压力D.降低第三圈层城市化水平解析:7.B8.A第7题,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8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受劳动力成本增大,原材料价格升高,地价上升等影响,产品成本增加,珠三角进行了产业转移,故选B。第8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由近及远转出产业,第一圈层承接后导致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增多,降低环境质量;第二圈层接收产业转移,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第三圈层承接后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吸纳更多人口,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而珠三角作为转出区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新型产业,降低产业竞争压力,故选A。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材料二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图1)和主要工业部门(图2)。图1图2(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多选)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9D.生活污水排放量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5)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解析:第(1)题,利用材料一图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曲线逐一分析各自的变化;结合两地不同的发展条件分析原因。第(2)题,赤潮的发生主要与水污染有关,从材料二可找出水污染的原因。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大量的工业、人口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废气、污水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第(4)题,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5)题,从图2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轻纺等轻工业为主,这样的部门构成导致城市间难以分工合作。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及工业构成,应突出龙头城市作用,并加强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答案:(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地、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更改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BDE(3)大气污染(或酸雨)和水污染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三废”排放量大(4)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便利。(5)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珠三角与周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