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热点强化练八 从新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热点强化练八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一、选择题1.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2.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社论中()A.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三大改造中的农业互助合作社B.这种新的组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新的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这种新的组织实际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可知陈述的是人民公社,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以一大二公为特点,人民公社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大锅饭”的方式不利于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故B项错误;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人民公社,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引发了国家控制过死,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故D项正确。3.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答案D2解析材料体现不了“各种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显加强对公私生产的管理,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故C项错误;加强管理适应工业化所需原料的问题,故D项正确。4.1954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这表明当时中国()A.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B.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公有制尚未占据主导地位D.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允许存在的经济成分有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故B项正确。5.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1953~1954年仍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答案D解析1949~1952年,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具备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故A3项错误;首先发展轻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是1956年才确立,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1953~1957年)时期世界处于冷战对峙格局之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故D项正确。7.下图是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修造机车支援战争》。这一作品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B.“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C.民族自信心的增强D.传统文人画的复兴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来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1952年”可知此时期正值抗美援朝期间,人民修造机车支援朝鲜战争,体现新中国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故C项正确;由图片可知其为工笔画,并非的文人画,故D项错误。8.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另据同一时期对河南省9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59%,买入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88%。这些现象的出现()A.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B.说明建国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C.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D.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答案A解析由材料农民土地买卖可知,当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无法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农业合作化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9.“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后,城市人口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逐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粮食问题供应紧张。对此,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A.实行统购统销B.发展农业合作社C.推行“以粮为纲”政策D.实行国家合同定购政策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粮食供应紧张,因此需要国家调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故A项正确。10.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提出对资本主义不应过早限制。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1953年提出“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对资本主义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毛泽东()A.急于巩固人民政权B.决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对国情的科学分析D.重视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建国前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毛泽东根据国情与时俱进的进行科学分析,调整了对资本主义的政策,使其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故C项正确。11.“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B.实行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答案D解析“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说明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被打破,故D项正确。12.1956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二五”计划的建议报告,指出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这一建议报告()A.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B.与“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符C.高估了我国工农业发展的潜力D.导致“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答案A解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与材料中“1956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二五’计划”相符,“农业总产值增长35%”没有“左”倾冒进,故A项正确。5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的目的和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8分)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答出四条即可,其他启示属于借鉴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同时是在农业合作化实施运用的可根据表达给分。)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14.经济政策既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又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6——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依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12分)答案情况: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第二产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原因: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重视工业化建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