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命题时空定位考试要求:(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①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②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①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②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③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①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②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③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c)。(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①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②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c);③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c)。(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①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②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①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②“日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①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②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c)。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朝代修建目的长城起讫地点地位秦防御匈奴西到临洮,东至辽东郡(蒙恬大修)形成五千多千米的万里长城汉防御匈奴西到盐泽,东至辽东(汉武帝重修)超过一万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明防范北方游牧民族东起鸭绿江畔,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史上最后一次大修)2.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2(1)长城的文化内涵: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围绕长城,还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2)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积极作用和影响①防御作用:保护中原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②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③边疆作用: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④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1)建制布局: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宏伟壮观。(2)文化内涵:开创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历代皇帝,延绵不断。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1)秦陵兵马俑的布局:共有四个,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一号坑:面积最大,临战军阵;陶俑为主;以弓弩为武器;二号坑:面积较小,内容丰富,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是指挥部。现存的三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2)阵容: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四个坑分别编列为右、左、指挥部和中军,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3)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①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筑;②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③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气势磅礴;④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1)秦陵兵马俑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2)秦始皇创立的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3)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4)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5)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3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1.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呈现藏汉合璧风格。2.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1)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在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藏汉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大昭寺:汉、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①经堂大殿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②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③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3.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c)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c)(1)布局结构皇宫外分别环绕着紫禁城和皇城。遵循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前朝后寝(外朝和内廷)所有建筑都面向正南方。(2)主要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装饰豪华,壮丽辉煌。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藏品丰富,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实物宝库。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3)文化内涵:遵循传统礼制而建,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c)(1)三大殿①太和殿地位:俗称“金銮殿”,代表着封建皇权的核心,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功能:明清两代遇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隆重典礼。②中和殿:规模最小,供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之用。4③保和殿:清朝皇帝在此举行除夕盛宴,也是举行殿试的地方。(2)内廷建筑:皇帝及家眷的生活区。包括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此外,还有养心殿和御花园。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三大宫都坐落在中轴线上,是内廷的主体建筑,布局紧凑实用,富有生活气息,出现龙凤彩画相间的情景,表现皇帝、皇后共用寝宫的特点。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c)(1)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2)体现皇权至高无上。(3)布局井然有序,突出中轴线,突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4)紫禁城处于全城的中心部位,从而使皇权的地位更显突出。(5)整体气魄宏大,细部装饰非常精致,堪称实用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6)红色与黄色是主色调,体现皇权至上。五、瑰丽的夏宫——颐和园1.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1)修建历史:初建于乾隆年间;慈禧太后重修改名为颐和园;1901年慈禧太后返京后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2)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成功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又处处从全局着眼,分为政治活动区、居住区和游览区三个部分,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1)建筑技艺: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是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通过借景,园外的山水、田畴、村舍、寺观等诸景均被吸收为园中观赏的对象。(2)建筑风格: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六、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1)发展历史:西周周宣王时期,在平遥修筑了一座土城;北魏开始,作为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平遥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2)布局: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3)文化内涵: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5制。2.“日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1)创立背景:平遥是明清晋商的发源地。票号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私人金融机构,产生于明清平遥商业繁盛时期。(2)“日升昌”院落建筑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现今,“日升昌”票号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七、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1.桃花源里人家——西递——(c)(1)特点①村落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2)文化价值①西递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飘蚀,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②西递村的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2.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c)(1)概况:宏村位于黟县桃花源盆地的北缘。始建于明代,清代继续营建。有一百五十多座古建筑完好地保存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2)文化价值:宏村具有“枕山、环水、面屏”的幽美环境;民居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3)代表建筑: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3.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c)皖南居民营建村落,一般都把村址选在背山面水之处,村民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既解决生活、灌溉和防火用水,又改善居住环境,调节气温,美化了村庄。4.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c)夹溪筑屋是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而粉墙青瓦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和牌坊等建筑实体上,这就是人们称道的徽派古建筑的“三绝”。附着在这些建筑实体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徽派古建筑中的“三雕”。微点拨西递、宏村的选址和村落布局,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人居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一致,融合为一。61.长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长城不仅是防御性的军事工程,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它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均十分出色。围绕长城所产生的许多传说、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座宝库。(2)长城是民族矛盾与融合的产物。它既是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也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长城沿线定期开放和保护关市,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穿越的广阔空间、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显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个性。2.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兵马俑艺术与其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刻画了秦军的风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3.颐和园的园林艺术成就颐和园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