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2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概览本单元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曲折发展的历程,以及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1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经济势力入侵,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艰难发展。(3)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线索2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第22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1.表现(1)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2)农产品大量出口,商品化程度加深。2.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二、洋务运动1.背景(1)清政府内外交困。(2)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口号:“自强”“求富”。4.内容(1)军用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2)民用工业: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3)近代教育:成立京师同文馆。(4)近代海军:成立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5.评价(1)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对我国早期的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教材补缺官办洋务企业的民营化趋势(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的没有实现,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2)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产民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3)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1913年,张謇任农林工商总长时提出,凡是农林、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全部停办或招商顶办。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1.产生(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2)标志: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初步发展3(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3)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归纳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买办在中国近代史中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其职能主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售洋货。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形成买办资产阶级,这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41.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2)特点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解体的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3)影响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针对练1(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8)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5项目1872年1881年棉纱5万担17.2万担棉布1224.1万匹1493.1万匹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答案D解析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考点二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2)民用工业:目的是“求富”。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采取“官督商办”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2.近代化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1.洋务运动的特点(1)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的发展过程。(3)投资形式由官办到官督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6(4)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渗透,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2.洋务运动失败原因(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从学习内容上,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管理制度混乱。(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针对练2(2019·武汉高三模拟,28)1866年,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准备招收30岁以下正途出身人员(翰林、进士、举人、秀才),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结果,“自倭仁倡议以来,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挡,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臣衙门遂无复有投考者”。材料主要反映了()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博弈B.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C.儒家纲常伦理受到挑战D.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不切实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说明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材料中没有提及洋务派的举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目的是维护儒家纲常伦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的信息,故D项错误。3.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7(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家国情怀——洋务运动的爱国性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实践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主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因此,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自救”运动,也是爱国的近代化运动。材料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要求:分析材料,概括外国商品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信息:答案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洋纱、洋布盛行,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洋布局。材料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在当时清王朝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8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洋务运动外交方针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服务于洋务运动角度2洋务运动外交方针的积极影响角度3全面评价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答案角度2: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包含某些合理因素,长远看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角度3:洋务运动外交方针是务实的,但缺陷也是明显的。材料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勾结外国资产阶级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卖国运动;李鸿章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中外相安”局面的投降派、卖国贼。过去我们对他的评价是极为不公正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要根据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认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毛国涛《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发现问题:材料中作者认为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应当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地评价,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思考:以前较长时间对洋务运动和李鸿章评价很低的原因是什么?试答:答案革命史观的影响;时代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2017·课标全国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9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