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目标导航]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观条件。(重点)2.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社会习俗等方面全面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3.结合背景和内容理解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地主阶级利益的。(重点)4.结合变法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难点)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大变革时代——时代要求(1)经济上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①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增强,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②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变法。(3)思想上①儒、墨、法等派别纷纷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形成。②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重点精讲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不甘落后的秦国必然要奋起直追,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2.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主观条件(1)秦献公变法①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②把国都由雍迁至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等。(2)秦孝公求贤:向全国下“求贤令”,吸引各方有识之士。(3)商鞅立志变法2①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得到赏识。②实行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政策,收到良好效果。③商鞅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二、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措施1.主要目的:实现富国强兵。2.中心环节: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3.主要内容时间内容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①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赋役;②凡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贫者,罚为官奴;③严禁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④以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百姓来秦国开荒(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①军功越大,爵位越高;②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③对私斗者,按罪处罚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2)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3)统一度量衡(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①禁止请客行贿之风,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②推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思维点拨(1)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顺应了战国时期的历史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实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所有成功改革的根本原因。(2)废分封,行县制的影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易错提醒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3(2)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3)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4)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以农战和法治为主要特点。(5)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知识图示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史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①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二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②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③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④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精简机构。——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史料解读]①处划线部分体现了新兴政治力量和旧的社会体制的矛盾。②处划线部分体现了李悝的用人标准。③处划线部分说明李悝主张政府鼓励生产,体现了重农思想。④处划线部分说明吴起变法侧重于政治改革,打击国内保守势力。[问题思考]4(1)结合史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提示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2)史料二中的两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提示作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有效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避免战败或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主题二商鞅变法的实施史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①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史料二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②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商鞅变法的规定[史料解读]①处划线部分说明打击旧贵族利益、创新制度是贯彻在商鞅变法中的基本精神。②处划线部分指商鞅打击“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提示创新:推广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提示措施:按军功授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对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5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1.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是()A.是否涉及政治改革B.是否涉及经济改革C.是否由地主阶级领导D.是否涉及军事改革答案C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这一时期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映的时空为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3.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A64.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答案(1)特点:军功拜爵;打破宗法;沟通贵族与平民阶层。目的:增强军队战斗力。(2)基础:秦人崇尚功利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平民的热烈响应。影响:统一天下。[基础达标]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不允许私动田界,这体现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本题选A。72.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答案A解析根据“赵”“韩”等诸侯国可判断此时处于战国时期,再根据④处的“咸阳”可知这场变革是发生在秦国,战国时期秦国影响最大的变法就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项正确。3.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都打破了依靠出身血缘即可掌握政治权力的贵族政治,故C正确。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什伍连坐制度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奖励军功答案A5.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B.多生产粮食布帛C.经营工商D.取得军功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考查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根据军功的大小来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所以他最合法的途径只能是D选项。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③改革8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能力提升]7.商鞅法律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保证变法得以全面贯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智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智;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商君书》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商鞅进步的法律观还表现在充分发挥的广泛社会功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使社会成为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刘树林《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2)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令实施的?概括其效果。(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答案(1)思想:以法治国;符合民众认知水平;因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