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惧其散而无统也”等信息,可知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在于稳定统治秩序。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A解析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表明扩大了统治范围,故A项正确。3.(2018·绍兴适应性考试)“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夏、商、周设立的秩宗、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4.《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继承制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王位世袭制2答案A解析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说明西周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以下事上,天经地义,故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表明垄断神权和强化王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故D项错误。5.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观察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晋在今天山西位置,位于④。6.(2018·台州冲刺押题)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据学者对秦直道遗址做的实地考察,实测其全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请在下图中找出这条中国古代“高速公路”所在位置()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可知,这条秦直道应该位于今天的陕西境内,故A项正确。7.(2018·镇海学情检测)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B.分封制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答案A解析“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等信息表明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8.(2018·温州九校联考)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这种转型成功的关键是()A.皇帝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推行C.刺史制的建立D.察举制的实施答案B解析从信息“秦灭六国”“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可知,该转型为分封制至郡县制的转变。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愿望答案D解析“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指人民避免了战国时期的诸侯战乱,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故选D项。10.(2018·余杭期中,20)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首辅答案A解析由“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可知这一官职和助理万机的丞相相符,故A项正确。11.(2018·嘉兴仿真检测,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大一统帝国4答案D解析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门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物,与秦汉时期这一时间限定不符,故B项错误;集体宰相制度应该是指唐朝的三省体制,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完成了大一统,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大一统帝国的初创时期,故D项正确。12.(2018·兰溪仿真测评,24)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这说明宋代()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答案D解析“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说明更多的阶层参与到国家核心机构中,故D项正确。13.(2018·杭州七校期末)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之以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表明,秦政府的规定旨在维护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14.(2018·衢州仿真测评)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有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答案C解析“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体现郡县制下地方有一定的自治色彩。15.(2019·余姚仿真检测)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5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于贵族政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D项错误。16.(2018·丽水期末抽测题,3)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汉代宰相是首长制,说明汉朝丞相位高权重,故①正确;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故②错误;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说明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故③正确;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7.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皇帝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该制度具有弹性,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故A、C项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人们参与政权,故B项错误,D项正确。18.(2018·嘉兴期末联考)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下列对该历史时期评述正确的是()A.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儒学上升到“性命之源”的高度答案B解析材料“四事”显示该历史时期为秦汉时期。A项是清朝;C项为清代军机处设置;D项为宋代理学。故选B项。619.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故上图所示地区②未设置行省;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故上图所示地区④未设置行省,D项符合题意。20.(2019·宁海仿真测评)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年届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人才B.引领了人们的价值观C.加强了中央集权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答案B解析诗中反映的是诗人中了进士之后的得意心情,体现出科举制导致社会形成了以科考中举为追求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21.(2018·余姚学情评估)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D.地缘政治的特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故A项正确。22.“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与此“制度”相吻合的表述为()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答案D7解析根据题干的含义,可以判断出为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A为世卿世禄制,B为察举制,C为九品中正制,D是科举制的特点。23.(2019·“七彩阳光”联盟交流,7)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内阁,不是正式机构,故B项正确。24.(2018·衢江仿真测评,2)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答案A解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A项正确;文献记录也有作伪的情况,即使准确,也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而不能还原全部真相,故B项错误;历史叙述的不一定就是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真相即使相隔年代久远也可以通过考证获得,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