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3)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2.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易错辨析“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4.评价(1)进步性①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②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③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2④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2)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5.实践(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2)《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孙中山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含义(1)民族主义:突出反帝的内容;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4.意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图示明史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毛泽东思想1.历史条件(1)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2)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4)实践基础: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下,康梁的改良和孙中山的革命都没有挽救中国的危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3(5)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形成与发展阶段时间著作内容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1)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2)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3.地位与影响(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教材补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等。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立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3.毛泽东思想还包括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基之作——邓小平理论1.形成4(1)1978年12月,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2.过程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教材补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4.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7.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0.国家统一:“一国两制”。1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2)提出:2000年春。(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意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②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2.科学发展观(1)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2)内容: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提出: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2)内容: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3)意义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②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考点一“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五权制度即“五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专权;而同时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实行所谓“权能划分”。1.多视角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6(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名称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由反满到各民族平等(联俄、联共)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联共)民生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针对练1(2017·黄冈3月模拟)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他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不断调整,从“五族共和”到认为应该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选B项。家国情怀——孙中山的家国精神7孙中山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这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考点二“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论十大关系》(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内容: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意义: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针对练2(2018·河南适应性测试一)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在内地建立工业,有利于工业布局逐步平衡,这说明当时国家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故选B项。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故A项错误;C项中的“解决了”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明显错误。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意义(1)进程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8②以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