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教案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及适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是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兼备的课程。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数据需要图表进行表示,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将枯燥的数据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很轻松地就能从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用EXCEL电子表格将数据图形化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四章第二节第二个知识点,这一课内容有图表类型及让学生掌握柱型图、饼图、折线图。本课为第1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及创建图表。利用图表的直观性,可以较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分析。随着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与软件的不断更新,现在Excel中提供了很多的图表类型,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有三种图表:柱形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扇形图)。这部分内容在本章中占重要地位,学生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统计方面的数据,是数据处理软件数据计算及显示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探究。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实质就是表格内要素关系(如数量或比率有类别、地点、时间等要素的关系)的图形化展开,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直观比较,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从而使我们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学生感兴趣且难度不大。本课可采用范例对几种常用的图表表示方法进行教学。2本课内容分三部分:1、学习根据表格中的部分数据生成柱形图。2、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部分数据生成折线图、饼图。3、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爱动手又具有个性,兴趣比较广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具备EXCEL其本操作的基础。由于学生自身发展及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层次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分工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利用表格数据生成图表的一般方法。2、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能够选择适合数据分析的统计图表。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生成某种类型图表的步骤和方法。2、在观察、对比、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准确获取信息资源并按要求组织资源。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2、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胆量、鼓励、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同时渗透德育思想。33、让学生体验统计图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统计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自主招生相关信息的探究,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理想和目标。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表制作方法及步骤,图表的分析及应用教学难点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图表数据分析五、教学方法教师:1、任务驱动:在这堂课中,三个任务,实践讲解相结合,将新的知识与现实存在的问题融入其中。学生经历任务分析、动手制作、完善直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避免了单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枯燥的技能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在任务驱动方式下,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2人分为一组。个别问题组内讨论,共性问题师生共同研究。2、同步演示:由于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他们又好动手,多讲无益,但少讲容易造成讲不清楚。利用计算机演示学生的制作过程,直观、明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再现,便于发现与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学习,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六、教具4网络教室、教材、演示PPT、课堂任务学案、局域网广播、《2017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汇总表》、百度图说预录教学视频七、教学结构八、评价课堂知识评价1、是否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2、是否能进行简单的分析3、熟练掌握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课堂学情评价积极参与讨论A非常积极B积极C一般D不积极完成任务情况A任务一B任务一和二C全部完成与他人合作情况A合作B合作是否学会创建图表A是B没有有所收获与体会九、课时1课时十、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播放视频《我们为什么需要数据可视化》,用动画诙谐的风格展示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的必要性和优势,让学生感觉到视觉冲ft及本课主题“发现数据之美”。2、新课讲授1)何为数据可视化:根据展示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实例,鼓励学生自己提炼出数据可视化的概念。2)发现数据之美:一方面学生要学会选择和加工适用于表达的数据源,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数据的呈现了解数据中隐藏的意义。3)成“数”之美:通过线上制图工具“百度图说”完成任务中需要的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3、任务驱动完成《高校自主招生本地化率数据分析》文档(自主选择使用Excel或者百度图说两种绘制相关图表)1)依据《2017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汇总表》完善《数据可视化任务一》中各地区的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率,以此数据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各地区自主招生入选本地化情况分析图”。2)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二》表格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排名第一位省份终审通过学生比例分析图”。3)以《数据可视化任务三》表格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形式,形成“2002-2017高校毕业生数量趋势图”。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讨论交流6根据自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生源在各大高校的自招审核中极具竞争力,同时每年高校扩招,毕业就业竞争力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开放课题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评价总结根据实践,总结常用的三种数据可视化图示的适用范围。柱形图:强调数量的差异。饼图:用于对比几个数据在其形成的总和中所占百分比值。折线图:反映数据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十一、课后反思这节课讲完后,总的感觉是比较充分地实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课标和山东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教材进行开发。根据当下互联网+及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概念引领的信息技术趋势变化,将教材中对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三种图示在excel工具中的应用扩展新的内容:线上图形、图像编辑工具在数据可视化实践中的应用。重点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将课堂分解的任务进行整合,利用1课时的时间,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简单的分析报告,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性,强化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能实践课程的功能。其次,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和同步演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能力,较好地完成本节任务,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各个环节比较紧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本节课内容。轻松的教与学,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推动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因此,在本节学习的各个环节,我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在教学7过程中我注意各部分内容操作技能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从而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以“玩”促学,通过自己探究,以“问”促学,通过完成任务,以“做”促学。例如,在本节课的引入环节,我利用大数据图形化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据可视化对事情本质的深化,让学生明白数字具象化以后更能全面丰富的表达问题的核心。再如,我将线上数据图形化编辑工具“百度图说”与课本要求的excel工具教学相结合,立足课本有所扩展,也是一个创新点。再次,轻松地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提前预录视频比较好的方法之一。例如,学生对于百度图说的操作比较生疏,我在备课时提前预录了操作视频。请学生演示操作也可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展示个人作品的同时,对于好的制作经验和体会,由老师引导同学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例如,我在综合点评时,就是利用了这个方法。最后,不足的地方也是不少的。由于网速硬件配置等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导入和制图时,时间稍显不足,有些学生没有时间完善课堂任务;另外讲课的语言欠缺幽默感。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反思,多总结,积极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