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学习总结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1.原因(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2.表现(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3.实质(1)从经济角度讲,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的过程。(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整体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2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3.孝文帝改革使民族融合形成了高潮。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速度加快,他们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政治制度日益封建化;同时,北方游牧民族也把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带到中原,与中原文化融合,成为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审题意]第(1)问,答题要求两点:一是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二是“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第(2)问注意是“据材料概括”;第(3)问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抓关键]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制度、移风易俗、迁都三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第(2)问,由材料“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可知融合方式多样,由材料“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可知汉化是主流;由材料“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可知相互交流学习。第(3)问可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归纳分析。[扣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规范答](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3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1)标点符号。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2)材料的开头、结尾。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4)材料中的时间、人物。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着关键的辅助作用。(6)分值,主要是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量体裁衣,看分答题,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