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份·试题命题角度备考建议2018年Ⅰ卷华盛顿的“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的“睦邻政策”1.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对外政策、边疆问题、国家统一、廉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评价。2.特别要关注不同时期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和评价。Ⅱ卷明代三娘子的历史功绩Ⅲ卷唐宪宗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2017年Ⅰ卷季札被历代儒者尊为贤人的原因及出使的意义Ⅱ卷颜回被孔子看重及在后世受尊崇的原因Ⅲ卷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2016年Ⅰ卷对唐朝名将高仙芝的评价Ⅱ卷对郑板桥书画艺术的认识与评价Ⅲ卷蔡元培在北大校务改革的原因、特点及贡献2015年Ⅰ卷对丘处机的评价Ⅱ卷对俾斯麦的评价2014年Ⅰ卷对包拯的评价Ⅱ卷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的作用考向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资本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2(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1.命题点:三娘子的历史功绩(2018·课标全国Ⅱ,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娘子(1550~1613年),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原因要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分析。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相持已近200年”→人民和平愿望;“自由贸易”→双方互市的需求;“器重”“勒精骑”→个人能力与威望。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历史功绩”从材料概括,注意三个方面:经济文化交流;政治局面(和平);边疆开发与进步。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的社会进步。考向二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协调的几种关系(1)天人关系: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①儒家《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孔子说过“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体现了孔子“畏天命”的思想。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达到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境界。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也指出人道与天道的同一性。②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庄子希望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与人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希望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①儒家孔子倡导通过“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②墨家: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等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道家老子推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离关系。庄子则提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追求人与人之间各得其所,逍遥游世的和谐。(3)身心关系: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身心和谐。①儒家:强调通过修身达到身心和谐,还提倡要讲中庸之道,要言行一致,文质兼胜,以此达到身心和谐。②道家:老子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合一。42.命题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颜回(2017·课标全国Ⅱ,47)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5考向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去看待,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3.命题点:唐宪宗与“元和中兴”(2018·课标全国Ⅲ,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讨伐”“主动归顺”“主动投降”“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共同之处”从国家统一、中共集权、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