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负担非常沉重,其原因不包括()A.北魏的吏治腐败B.宗主督护制的推行C.政府的租调沉重D.北方生产方式落后解析中原地区是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在这一地区盛行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解析在北魏初期,官吏没有俸禄,他们全靠贪污和搜刮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孝文帝下令实行俸禄制,百官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答案C3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2A.编户制度B.汉化政策C.宗主督护制度D.民族歧视政策解析统一黄河流域后,北魏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地方豪强。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答案C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答案A5崔浩是北魏的辅国元老,他出身于当时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他想按照汉族世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门第的高下,但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这说明当时()A.鲜卑贵族对汉族文化仍存在歧视态度B.鲜卑贵族对汉文化的吸收采取了科学态度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有深刻矛盾D.鲜卑贵族从根本上排斥汉族文化的一切解析崔浩受到重用本身就说明了鲜卑统治者对汉文化的重视,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鲜卑贵族对汉文化仍存在偏见和歧视的态度。故选A项。答案A6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列传良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3A.推行均田制B.实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D.实行汉制,移风易俗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肃明纲纪”“赏罚必行”和“时多奉法”,表明通过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吏治明显好转,因此选C项。答案C7485年,孝文帝在冯太后的辅佐下颁布了均田令。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和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和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北魏实行了均田制。答案B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对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是()A.实行均田制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C.迁都到洛阳D.鲜卑族采用汉族姓氏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实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这样的封建生产方式对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起了决定作用。答案A49北魏孝文帝曾经对一种制度实行的效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这指的是()A.均田制的实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三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C.整顿吏治增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D.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解析“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是指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这是推行三长制的积极影响。答案B10(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改革面临层层阻力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11《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5解析材料中的“魏之先出于黄帝”,表明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最基本的依据是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答案A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融合解析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答案B13恩格斯说:“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梭伦改革B.管仲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答案D14下表所涉及的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拔拔汉姓元穆陆贺刘长孙A.使鲜卑贵族变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6C.使鲜卑人转变为农业居民D.消灭了鲜卑族的陈规陋习解析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该措施使鲜卑文化进一步同汉族文化接近,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答案B15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使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15分,第18题20分,共55分)16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釐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7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6分)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8(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北魏均田制: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共同影响:都促进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2)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认识:商鞅变法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固有的一种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1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8分)(2)根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12分)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9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