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毛泽东希望保留政协,但它已不再是权力机关。这说明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由国家权力机关演变成政治协商机构,该情景出现在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故C项正确。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A.三权分立B.民主集中制C.依法治国D.对人民负责答案B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A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但不是人大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故排除A、C、D项。3.(2018·临安命题交流,11)新中国某法律规定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指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该法律承认多种所有制并存,同时也明确“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这部法律是()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答案B4.“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能体现“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一材料信息。5.(2018·建德学情抽检,13)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答案A解析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而且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6.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一时期是()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革命委员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成立的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体的新的权力机构,C项正确。7.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B.实现了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村委会职能的转化,故A项错误;这一举措并不是为了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错误;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充分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表现,是对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3故D项正确。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裂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国力的强大,故答案选D项。9.(2018·丽水学情抽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10.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A.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B.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健康发展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两岸坚冰的局面被打破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20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故A项错误;1979年随着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关系开始缓和,故B项正确;邓小平出访的言论,只是和平统一的设想,故C项错误;和平统一当时只是大陆单方面的设想,故D项错误。411.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D.经济发展标本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结合题意和“一国两制”的涵义,可知A、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而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能说香港是社会制度示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2.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答案B解析解题时应明确材料表达的是“一国两制”的思想,而这一思想的核心意思就是要以“一个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13.据香港《大公报》社评:“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重庆谈判’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如今第四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这次会面()A.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C.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D.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和解答案C解析A项是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意义,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是指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排除。14.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5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第一份材料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C项正确;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15.(2018·余杭选考测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具体说,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根据题干“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可判断体现的是“一国两制”原则,答案选D项。16.1950年10月28日,中国和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D解析1950年尚未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0年尚未出现多极化,即本题凡是含①或④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7.(2019·杭州十校联考,23)1972年,田中内阁(1972.7~1974.12)提出一种外交战略,即以美日同盟为基础,发展日中友好,联合第三世界,同苏联抗衡。这反映出日本()A.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增强C.采取多边自主外交D.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日本既要保持美日同盟,又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联合第三世界,可知反映出日本的外交战略是多边自主外交,故C项正确。18.(2018·桐乡仿真押题,17)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6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案D解析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交,得到它们的支持,有助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1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这些信息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正确。20.(2019·金华押题交流,31)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故A项正确;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故B项错误;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宣布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故C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21.(2018·衢州联考,15)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A.承认一个中国原则B.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试图改善中美关系D.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7答案C解析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材料中“1971年”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故B项错误;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与材料中“1971年2月”不符,故D项错误。22.(2018·舟山命题交流,8)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C.美日联盟更紧密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