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生态脆弱区治理与流域开发 第40讲 森林破坏区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40讲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以某生态脆弱区(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水平3-4]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综合思维][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1.分布及现状2(1)分布:(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森林的生态效应读下图,回答问题。(1)森林的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2)森林破坏之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读雨林在大气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2)“绿色水库”: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护生物多样性。[易误辨析]1.森林的环境效益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森林的环境效益一般是指森林对局部地区的影响,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等;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指雨林对全球的影响,如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等。3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读雨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贫瘠。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易误辨析]2.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提示(1)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2)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5.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②具体原因:a.开辟大型农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b.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c.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d.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2)开发计划与影响4(3)雨林的保护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2.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2)质量在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4.湿地的保护措施5(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易误辨析]3.湿地萎缩都是围湖造田形成的吗?提示不一定,从时间长度来分析:从地质时期来说,湖泊萎缩可能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比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大;短期内湖泊萎缩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或者补给多少变化引起的;从湖泊所处的位置来分析:外流湖萎缩主要是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内流湖萎缩可能是冰川萎缩,冰川融水减少,人为引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考点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例1】(2016·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6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尝试自解][错因诊断]开放性的题目,忘记表明观点。[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是否赞同”;文本信息“热带雨林”;图像信息“赤道地区”“亚马孙河”。第二步,思维路径: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先要明确观点,理由与观点要一致。若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意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后给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角度回答。第三步,写出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1.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区生态功能湿润地区、山地丘陵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岸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交通道路两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7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2018·江苏地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双选)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18.718.515.613.7杂阔林44.748.452.653.655.8经济林20.621.521.922.723.4其他9.711.47.08.17.18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解析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杨树林以用材为主,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经济林以果品生产为主;从表格中可明显看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人工造林面积比重最大的是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因此,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获取产品,提高林地生产力,故A、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条件较好,造林存活率高,且从材料中看不出造林存活率低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面积逐渐增加,果品供应能力有所增强,故C选项错误。造林结构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造林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故B选项错误。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面积比重降低,可能导致木材供需缺口加大;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面积比重增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D选项正确。答案1.AC2.AD考点二湿地的保护【例2】(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①不考虑水质变差,易错选B;②材料中提到了芦苇大量枯萎,容易造成因果9倒置,错误选D项。[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第(2)题,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第三步,筛选答案:(1)C(2)B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人为加速富营养化过程10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4.湿地的保护措施(2018·广西南宁一模)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示意江苏省四县市13段海岸观测点测量到4个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变化的情况。据此完成3~5题。113.下列关于图示时期围垦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1979~2015年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B.1979~2015年推进速度先慢后快C.2003~2015年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D.1979~1991年S7段推进距离最大4.与如东段相比,射阳段、大丰段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最可能是()A.位于长江入海口B.水热条件最好C.湿地资源丰富D.海水盐度较小5.大量的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盐碱化加重B.蒸发量和年降水量明显减少C.河流含沙量增大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解析第3题,与1979年比较,2015年围垦边界总体上向海洋方向推进;1979~2015年大部分地区推进速度先快后慢;2003~2015年大丰段推进速度最快;1979~1991年S6段推进距离最大,故本题选A。第4题,围垦边界推进明显,说明有充足的湿地可供围垦;长江入海口位于江苏省的南部;东南部地区水热条件更优;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