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5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5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名师导语』1949~1956年,新中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1956~1976年,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误。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五”计划、“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主干知识上。在新高考环境下,“一五”计划、统购统销及经济建设的教训等知识点仍需要重点关注。-2-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4)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实施: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建设成工业国,从哪里入手?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共中央最后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是吸取苏联经验的结果,是基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变化的考虑,是从国情出发的一种选择。——杨树标《当代中国史事述略》知识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①1953年,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1955年,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2)手工业: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后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3-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知识点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内容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影响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2)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结果:1962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损失约5000亿元。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由于偏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导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直至出现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创。【构图解史】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4-信息提取: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其中,主体是工业化,起辅助作用的是三大改造。【数据证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信息提取: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漫画解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信息提取:“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患。【图示解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信息提取: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核心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5-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原因1.“一五”计划的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一五”计划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018·课标全国Ⅰ,31)右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展开,D项正确。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时,排除A项;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C项。答案D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6-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2017·海南单科,12)右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解析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1950年”不符,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推断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这体现了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1950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D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大跃进”运动1.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7-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核心论点: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朝鲜战争的影响、巩固政权与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2.“大跃进”运动的悲剧“大跃进”运动是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这次探索从理性的认识出发,最终滑向非理性的歧途。其中的复杂原因和深刻教训包括:工作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核心论点:“大跃进”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其教训有:工作重点转移受政治干扰;学习苏联误入歧途;解放思想变为唯意志论;赶超战略走向极端。1.(2018·课标全国Ⅱ,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答案B2.(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8-答案C考法1“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方法突破』★明立意从中外经济增长对比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一个表象: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实质是中国工业基数小。★清误区本题为柱状图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认识不清,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快摆脱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考法2“统购统销”政策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考题2】(2014·课标全国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方法突破』★明立意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9-★抓关键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容易对中央政府实施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背景理解不到位。1953年10月,农村经济已恢复和发展,为解决工业粮食短缺问题而实施国家计划管控。考法3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题3】(2018·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我国工业是在五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使我国农业在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迅速地超过资本主义国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