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2.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4.分布(1)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西北地区最为突出。(3)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温馨提示]荒漠≠荒漠化(1)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2)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3)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4)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2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潜在因素——干旱的自然特征①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②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2)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降水变率大的特征。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会加剧荒漠化进程。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3)次生盐渍化: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出现的一种荒漠化现象。[温馨提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有它的自然原因,那就是干旱的自然特征和由此导致的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些区域特征是本区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难以改变的。但是,根据历史记录和考古学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与现在差异不大的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远没有现在严重,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要想治理荒漠化,首先就要分析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教材P17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蒸发加强,径流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蒸腾减弱,空气变干燥,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性循环之中。[教材P20~21活动]1.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mm,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藏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2.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图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4.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4|荒漠化———————核心要点掌握好———————一、荒漠化的内涵对荒漠化的理解,可以从成因、发生地区、形成过程、结果及表现等方面进行,具体如下表所示:荒漠化成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一些半湿润地区形成过程结果形成荒漠化景观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中国的分布“三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二、荒漠化的类型1.沙漠化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2.石质荒漠化(1)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这就是石质荒漠化。(2)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保护。(3)典型分布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区。3.次生盐渍化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如漫灌、滴灌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次生盐渍化现象。同学们需要依据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原因判断次生盐渍化易发的地区,其关系图如下所示:5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应用体验不可少———————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3题。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解析:1.D2.A3.C第1题,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第2题,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第3题,我国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红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6———————情景导入先思考———————2017年8月2日17时34分,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突遭强沙尘暴袭击。滚滚黄沙步步逼近,不一会就覆盖了全部天空,空气中是沙、是土已分不清。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公众纷纷回家关门闭窗预防。其实沙尘暴天气古已有之,只不过到了现在,变得愈发严重了。过度放牧、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工矿生产、交通建设等等,都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与地表植被,造成了土地大面积的沙漠化,并加速孕育了沙尘暴天气。近年来,我国沙尘暴肆虐,其原因有哪些?提示: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及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核心要点掌握好———————一、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的形成西北地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小、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再加上大风日数较多,风沙活动频繁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下图所示:3.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它对荒漠化的影7响如下图所示: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人为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樵采过度樵采使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沙丘活化,荒漠化加剧。其关系如下图所示:2.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导致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3.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方法技巧很重要———————在不同地区判断荒漠化人为原因的技巧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有所不同。8主要分布地区人为因素主要危害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过度樵采草场遭破坏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过度开垦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③⑤⑥2.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1.C2.A第1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区。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其共同原因都是不合理利用土地,使植被受到破坏。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3~4题。93.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4.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解析:3.C4.D第3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0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第4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