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赣州十四县高一联考)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A.《Again1977》B.《我生在1978》C.《恋曲1990》D.《相约1998》解析:从材料“讨论真理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相对应的事件为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结合下图,分析我国“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正确的选项有()①每年GDP大于每年财政收入②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同③随着GDP的增长,财政收入也增长④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决定GDP的增长幅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在“十五”期间GDP的增长大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也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但增长幅度要低于GDP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GDP的增长决定的,①③正确。答案:B3.修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2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主要原因。答案:B4.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曲折,只能讨饭吃;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项正确。答案:A5.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就业者本人)1978年为2.06人,1984年降为1.71人。这一变化说明()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78年、1984年。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时,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正是改革开放使城市职工家庭就业者的负担大大降低,工业积累与消费趋于平衡,故A项为最佳答案。答案:A6.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②青少年上网成瘾③互联网欺诈贸易④人们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弊”。①④都属于互联网的积极作用,②③是其消极影响。故选B项。答案:B7.“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近日被发现已成功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Dictionary(城市词典)。在去年4~6月间国际金价下跌期间,不少中国大妈成为抢3金主力,《华尔街日报》用汉语拼音的“Dama”(大妈)来形容大妈。最新出现的还有“youcanyouup(你行你上啊)”和配套“附赠”的“nocannoBB(不行就别乱喷)”。最有可能促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众娱乐文化的推动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C.美国文化的包容性D.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解析:材料中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大妈”“你行你上啊”等都属于网络语言,其流行主要借助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答案:D8.用QQ聊天、发E-mail、写Blog(博客)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A.邮电通讯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的出现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关,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项。答案:C9.关于“第四媒介”互联网的评价正确的是()①能传播文字、图像和声音,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②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快速、广泛、准确获取相关信息③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④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削弱了传统媒介的地位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④解析:在互联网中有一些信息的准确性受到怀疑,②错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仍发挥着重要作用,④错误,排除②④即可。故选B项。答案:B10.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4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取消粮票反映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答案:B1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看时间的方式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21世纪看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太阳、挂钟、手表、BP机到手机的变化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答案:B12.吃货成了当今不少年轻人的自嘲用语。有人还专门绘制了《吃货眼中的中国》。读图,当今中国“吃”文化备受关注,是因为()①中国餐饮文化极其丰富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④“吃”可以感受不同民族、地域的风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中国美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这说明中国餐饮文化极其丰富,也说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吃”来感受不同的民族、地域风情。“吃”文化备受关注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美食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则反映了现代传媒技术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它使人们形成读图的习惯。故①②③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6分)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阅读材料,5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材料三: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也日趋现代化,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8分)(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10分)(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8分)答案:(1)变化: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2)变化:从贫穷到富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原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了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发展。(3)原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6材料二:各时代的流行语①“志愿军”“尼龙”“大鸣大放”“大跃进”“大炼钢铁”;②“上山下乡”“串联”“知青”“右派”“样板戏”;③“平反摘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合资”“四化”;④“下海”“打工”“公关”“白领”“克隆”“知识经济”;⑤“入世”“WTO”“反恐”“黑客”“灌水”“斑竹”“伊妹儿”。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2分)(2)判断材料二中的流行语各流行于什么年代。(6分)(3)材料三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问题?请给出你的解决办法。(8分)答案:(1)变化:城市化迅速发展;互联网普及;服装日益时尚,住房得到改善,出行更为便捷。原因: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等。(2)年代:①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③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④是在20世纪90年代;⑤是在21世纪初。(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办法: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