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津京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0讲 商鞅变法教案(含解析)新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40讲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知识点一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日趋活跃。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4.军事上: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法。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知识点二秦国变法的具体原因1.各国改革或变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1)春秋时期①齐国管仲改革:发展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②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率先强盛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加强法制。②楚国吴起变法,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裁免冗吏,奖励军功等。2.必要性:秦国偏居关中,落后于中原,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3.可能性: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和民众的认同;民风质朴,尚武-2-精神充斥等。4.历史机遇:晋国分裂;中原众多士人追求建功立业。5.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知识点三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2.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2)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3)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3.“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4.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知识点四变法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知识点五变法评价1.变法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图片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信息提取:从牛鼻子上的“鼻环”可印证当时人们对牛(畜力)的应用。-3-【图解历史】商鞅变法的历史机遇【图解历史】小农经济的确立信息提取: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导致“公田不治”,各国变法改革变相承认了土地私有,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从而使小农经济确立。【图解历史】商鞅变法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变法往往以赋税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经济基础变革,战国时期的变法开始涉及上层建筑的变革,商鞅变法中既有废井田、开阡陌这样彻底的经济基础变革,又有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变革,做到了二者的和谐统一,推动了封建制度在秦国的确立,必然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最终完成统一六国。2.评价重农抑商(1)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4-1.(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解析重视发展生产和农民地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但非根本原因。变法中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A2.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下列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解析我国古代历朝政府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依然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这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决定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带动商业的发展。故选D。答案D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商鞅变法后的形势战国时期形势图直观地再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面临的局面,面对强大的东方六国,秦国务必快速改变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增强军事实力。图中展示的秦国应是改革后的秦国,其疆域扩大,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2018·江苏昆山模考)右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5-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殴”。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秦国军队调动凭借虎符由国君控制、发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B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商鞅变法的措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核心论点:史料反映了商鞅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体现了其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2018·山西晋中调研)如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它反映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A.法制意识B.重农精神C.娱乐意识D.尚武精神解析根据铜镜的图案内容,可以说明当时秦人形成了尚武精神。答案D考法1商鞅变法的背景【考题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而支持变法答案B-6-『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商鞅变法的背景。★抓关键“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说明从经济基础角度回答。★清误区本题属于因果型材料题,难度较小。本题容易误选C项。但变法运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适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需要。考法2商鞅变法的影响【考题2】(2014·浙江文综,自选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答案(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材料一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强调刑罚、重利。信息2:材料二中的信息“人(指奴隶主贵族)说惠王”说明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第(1)问,第一小问“指导思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残伤民以峻刑”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人(指奴隶主贵族)说惠王”作答。课时作业一、选择题-7-1.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健全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答案B2.《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为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最后无可去处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当时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B.变法遭到反对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答案A3.生活在商鞅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读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商鞅变法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活动;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而“四书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故排除②④,①③是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选C。答案C4.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那时诸侯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王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提升了秦国的地位和实力,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C。答案C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8-B.新兴地主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公田不治,土地私有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答案C6.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最能说明这种观点的是()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解析该题的关键是所有制的变革,只有A能体现出所有制的变革。答案A7.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所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解析变法能否成功取决于改革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社会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