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七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北京市一七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哺乳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睾丸中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乙发生基因重组的概率高D.丙的子细胞都是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据此答题。【详解】A、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睾丸中不能出现丙图细胞,B错误;C.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D.丙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错误。故选C。2.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个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个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2的子链;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详解】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然后继续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B正确。故选B。3.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该细胞的亲本AaXB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3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故选D。【点睛】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者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而产生异常的细胞,考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细胞的基因型或者染色体组成,判断出现异常细胞的原因。4.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M和M、m和m、M和m的分离,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④精细胞变形为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C.②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动物的基因型为Mm,所以M和M、m和m是在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和m是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没有基因的分离;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M和m随之分离;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M和M、m和m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④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属于细胞分化,没有基因的分离;所以基因M和M、m和m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故选B。【点睛】注意: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等位基因(M/m)只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只能随同源染色体在减一后期分开而分离;相同基因(MM或mm)只能随姐妹染色单体在减二或有丝分裂后期分开而分离。5.果蝇的K基因是伴性遗传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纯合体胚胎无法发育。含K基因的杂合子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杂交,F1果蝇中雌雄的比例是A.雌:雄=1:1B.雌:雄=1:2C.雌:雄=2:1D.雌:雄=3:1【答案】C4【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若认为只有XkXk致死,则后代中出现的比例是雌:雄=1:2,这是在亲本基因型为XKXk与XkY个体杂交的情况下出现的,但这时父本的表现型是不正常的,与题意不符;若是XKXk与XKY杂交,则后代全正常,则没有备选项,故此时只能认为XkY为隐性纯合子。【详解】由题意可知:母本的基因型为XKXk,父本的基因型为XKY,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XKXK、XKXk、XKY、XkY,由于K基因是伴性遗传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故XkY胚胎无法发育,可推知F1果蝇中雌雄的比例是:雌:雄=2:1,C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先标记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以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和搅拌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要用带有放射性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故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先标记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A正确;B.由分析可知: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正确;C.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和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相互对照,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5细菌,C错误;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保温的时间合适能够保证子代噬菌体留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故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和搅拌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现象即放射性的分布情况,D正确。故选C。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表示mRNA,2表示多肽链,3表示核糖体B.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1个mRNA分子可同时作为多个蛋白质分子合成的模板D.翻译过程中每个tRNA和mRNA上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互补的【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1是mRNA,2是多肽链,3是核糖体。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1表示mRNA,2表示多肽链,3表示核糖体,A正确;B、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B正确;C、1个mRNA分子可同时作为多个相同蛋白质分子合成的模板,C错误;D、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C。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6【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详解】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说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碱基对,替换后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A。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D.细菌接触抗生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B正确;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C正确;D、细菌抗药性的突变个体之前就存在,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D。10.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7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种群的变异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是杂草进化的前提,A正确;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存斗争为进化提供动力,B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杂草不止一个种群,不能仅仅是抗除草剂基因,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所以选A。【点睛】要注意的是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不注意就会误判D选项。11.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8【答案】C【解析】【分析】在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