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凉山州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多选均不得分。)太阳能路灯是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免维护阀控式密封蓄电池(胶体电池)储存电能,超高亮LED灯具作为光源,并由智能化充放电控制器控制,用于代替传统公用电力照明的路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差的是A.乌鲁木齐B.拉萨C.广州D.重庆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表面的核裂变反应B.太阳表面温度高,所以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C.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比深圳要高D.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答案】1.D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1题详解】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进行供电,我国乌鲁木齐、拉萨晴天多,雨天少,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推广太阳能路灯的自然条件好,A、B、C错;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缺乏,推广太阳能路灯的自然条件差,D对。故正确答案选D。【2题详解】太阳辐射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根据,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B错;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由于海拔较高,是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区,气温比深圳低,C错;四川盆地,阴雨天多,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中心,D对。故正-2-确答案选D。【点睛】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示意图:3.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C.地球的公转D.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有太阳光照射【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面向太阳的一半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选项D正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选项AC错;适宜的大气厚度和成分与昼夜交替和昼夜现象的形成无关,故B错误,所以该题选D。4.下列有关地球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B.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小时C.公转的速度为近日点快,远日点慢-3-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故B符合题意;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故C不符合题意;从北极上课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该题选B。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世。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A.2018年1月1日20:40B.2018年1月1日18:15C.2018年1月1日4:40D.2018年1月2日2:156.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18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A.1/36B.11/12C.1/33D.1/2【答案】5.A6.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和日界线的计算。【5题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两者相差8个时区,区时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音乐会结束时,格林尼治时间12:40北京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40,只有A正确,其它选项均错。【6题详解】本题的关键是推算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即为2017年12月31日范围。由于音乐会开始是0°经线是2018年1月1日是10:15,根据时差1小时,经度差15°;时差4分钟,经度-4-差1°,可推出新一天0:00经线与0°经线两地经度差约为:15°×10+4×4°=166°(注意15分钟,经度差约4°,取整是为了方便计算)。故可推出新一天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约在166°W,则新一天的范围是166°W向东到180°,占全球的11/12,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推算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18年1月1日0:00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即为2017年12月31日范围。易错点是学生常把0°经线当成0:00经线。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A.①逐渐减弱B.②逐渐减弱C.③逐渐减弱D.④增强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答案】7.C8.D【解析】该题组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7题详解】高处不胜寒,指的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故在题中,高处不胜寒指的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面辐射逐渐减弱。图中①为太阳辐射,A错;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③为地面辐射,C对;④为大气逆辐射,D错。故正确答案为C。【8题详解】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大气逆辐射减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5-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9.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10.此时,南亚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11.图示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9.B10.C11.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气压带及风带的季节变化。图中所示大陆气压低,大洋气压高,故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9题详解】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没有被切断,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在北半球冬季时被蒙古高压切断,但不是夏季,C错;极地终年严寒,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被切断,D错。故正确答案为B。【10题详解】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A错;西北风和东北风为北半球冬季东亚和南亚盛行,B、D错;南亚盛行西南风,C对。故正确答案选C。【11题详解】-6-甲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A错;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B对;丙位于东亚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C错;丁位于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D错;故正确答案选B。【点睛】1.根据气压判断季节:一般情况,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的是北半球冬季;反之,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的是北半球夏季。2.亚洲季风风向示意图:读“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一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13.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A.台风B.梅雨C.雾霾D.寒潮-7-【答案】12.A13.D【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12题详解】根据图示材料可知2月19-21日气温连续下降且出现雨雪天气,说明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A对;暖锋一般为连续性降水,而该题降雪时间短,B错;气旋为低压中心,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低压中心一般出现在气温较高的夏季,C错;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为晴朗,而非降雪,D错。故正确答案为A。【13题详解】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展而成,A错;梅雨是准静止锋造成,B错;雾霾天气一般是反气旋造成的,C错;冷锋过境后气温大幅度下降,会造成寒潮,D对。故正确答案选D。【点睛】1.天气系统的判断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有关下列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8-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及其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15.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答案】14.C15.C【解析】【分析】该题立足水循环的环节,注重对学生气候类型、水循环环节等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对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由图可知,环节①为蒸发,环节②为降水,环节③为地表径流,环节④为下渗,环节⑤为地下径流,环节⑥为植物蒸腾。【14题详解】环节①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高温,蒸发量大,故环节①水量大,A错;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1月份为旱季,降水稀少,故环节②水量小,B错;环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7月份炎热干燥,降水少,地表径流弱,故环节③水量小,C对;环节⑥为植物蒸腾,开普敦及其附近地区1月份正值炎热干燥时节,气温高,蒸发量大,故环节⑥水量大,D错。因此该题正确答案选C。【15题详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为⑤地表径流,而不是①蒸发,A错;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②降水的季节变化,而不是调节③地表径流,B错;修建水库可以增加④下渗的水量,C对;植树造林会增加⑥植物蒸腾的水量,而不是减少,D错。故正确答案选C。【点睛】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基本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和地下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去可以施加某些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地表径流环节来影响水循环过程,具体措施有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9-2.影响地下径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抽水灌溉、地下设施修建等;3.影响局部降水: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下面为挪威简图及沿海著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17.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最相近的是A.福建沿海的断崖B.阿尔卑斯山的角峰C.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D.沙漠中的风蚀蘑菇【答案】16.C17.B【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16题详解】河流的下游侵蚀作用较弱,不可能形成峡谷景观,A错;风力作用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全年湿润,风力侵蚀作用若,B错;海浪只对潮间带影响较大,对离海岸线较远的地区侵蚀作用小,D错;图示景观为峡湾地貌,主要由冰川侵蚀而成,C对。故正确答案选C。【17题详解】图示地区下完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福建沿海断崖主要为海浪侵蚀,A错;阿尔卑斯山的角峰是由冰川侵蚀而成,B对;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沙漠中-10-的风蚀蘑菇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故正确答案选B。【点睛】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下列各题。18.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19.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答案】18.B19.C【解析】试题分析:【18题详解】“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机械化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所以-11-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能源的消耗,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增多,就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选择B项。其他选项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19题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