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讲日本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点一明治维新的背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1.原因(1)政治:天皇没有实权,幕府掌管国政,身份等级制度森严。(2)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幕府推行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受阻。(3)社会关系: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与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4)对外关系:1853年“黑船事件”,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2.条件(1)日本社会危机加剧。(2)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知识点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开始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2.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3)殖产兴业:在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3.倡导“文明开化”(1)重视教育,确立“国民皆学”方针,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2-(2)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人员出国留学。(3)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4)生活习俗西方化。4.建立新军队(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建立军工企业,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2)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必须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5.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1)《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2)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知识点三明治维新的影响1.积极性: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化道路。(1)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4)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5)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2)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漫画解史】明治维新的背景信息提取:1853年,美国黑船来袭,打开日本大门,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加速了变革的步伐。【图示解史】殖产兴业的三阶段-3-【图解历史】“文明开化”的日本信息提取:推行“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倒幕运动倒幕运动从性质上讲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因为它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其出发点也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安、腐朽没落的幕府统治。2.“废藩置县”“废藩置县”:藩国其实是在幕府统治下享有特权而且独立的小王国,不受中央的管理,久而久之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建立县制就是在中央集权制度下设置地方组织的县,藩所保留的军事及征税权也都归新政府所有,使国家的权力全部回收中央。日本明治政府在1871年(明治4年)7月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1.(2018·北京文综,21)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解析由“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到“凡国民,必须取姓”,旨在推动“四民平等”;由“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旨在加强对人民的管理,A项正确。国民取姓与引进西方生活方式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措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D项属于经济措施,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A2.(2015·上海单科,18)1868年日本改元“明治”推行新政,新政的首要举措是()A.展开“修约运动”B.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C.实行“殖产兴业”政策D.推行教育改革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首要举措是废藩置县、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故B正-4-确;A、C、D均是明治维新的措施,但不是首要措施,排除。答案B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治维新的特点(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歌舞伎属于日本的古典戏剧形式,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文明开化”,导致日本文化的多元化,故C正确;A、B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C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明治维新的施政纲领及性质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施政纲领明治政府建立后颁布的《五条誓文》(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2)上下一心,大展经纶(3)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核心论点:《五条誓文》体现了明治政府的改革精神:第一条是为定新政权秩序,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第二条强调上下一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第三条是等级身份制;第四条暗示放弃攘夷口号,与外国交往;第五条是要学习西方科技文化。2.关于明治维新性质的争鸣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5-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核心论点:上述观点具体理解如下: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完成,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③“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1.(2015·北京文综,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解析题中时间点“1880年”属于明治维新时期。结合所学,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四民平等,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运用武士道精神(忠孝精神)武装日军。题中强调对农商庶民的教育,意在强调对臣民的培养,“实际教育”意在强调符合现代社会的技能教育,故D项正确。答案D2.1874年,大久保利通向日本政府提交《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指出:“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反映了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的不同之处是()A.始终由国家主导日本工业化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通过对外扩张推动工业化D.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可知,反映的是日本工业化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即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正确。答案D-6-考法1明治维新的背景【考题1】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C.民族危机加剧D.倒幕派的形成答案C『方法突破』★明立意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明治维新的背景。★抓关键“外部因素催化下”说明本题考查的侧重点是外因。★清误区本题属于史实印证型选择题,难度较小。材料关键信息是“外部因素”。A、B、D项均属于内部因素,排除。考法2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评价【考题2】(2015·江苏单科,24A)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思考(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7-(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得出涉及范围广泛;“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得出国民竞相效仿。信息2:“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说明要理性对待;“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强调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说明片面理解西方文明。★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解析材料非常直观,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故C正确;A是政治措施,排除;B是文化政策,排除;D是土地政策,排除。故选C。答案C2.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是()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②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③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④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有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