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几种地质过程,主要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B.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C.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2.下列关于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察觉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外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答案】1.B2.C【解析】-2-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1题详解】科迪勒拉山系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马里亚纳海沟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形成,都是内力作用形成。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主要属于外力作用形成,B正确。【2题详解】不仅内力作用可引起显著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同样可以引起显著的地表形态的变化。例如,长江三角洲的沧海变桑田,即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既有缓慢进行的(如喜马拉雅山仍在缓慢上升),也有迅速进行的(如地震、火山爆发),A错误。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B错误。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C正确,D错误。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B.C.D.【答案】3.B4.A-3-【解析】【3题详解】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④地冲刷重。弯曲的河道适用于凹凸岸理论。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强,凸岸侵蚀较弱,图中①地是凸岸,侵蚀弱;②为凹岸,侵蚀重。②、④地相比,弯曲度大的地方冲刷力强,则②的冲刷最严重,选B。【4题详解】读图,①②连线处,①是凸岸,河流的沉积岸,坡度较缓。②是凹岸,河流的侵蚀岸,坡度较陡。与选项中的C对应,A对。B、C、D错。【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5.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板块张裂——外力侵蚀【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详解】图中的岩层有的向上拱起,有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分析图中有背斜和向斜构造,-4-都是属于褶皱.褶皱构造由于水平挤压形成的.而图中的海拔较高形成了山地,是由于地壳上升运动形成的.现在的背斜构造处的地形是谷地了,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所以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地壳上升运动-----外力侵蚀,故C正确。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7.“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不是主要外力,B错。主要外力是风力,蘑菇酷似地貌是风蚀地貌,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A对。岩层挤压形成褶皱构造,不是酷似地貌,C错。蘑菇象沙雕一样,说明岩石是砂岩,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D错。【7题详解】根据材料,“蘑菇沙漠”分布在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地区,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D对。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不是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A、B、C错。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5-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9.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答案】8.A9.D【解析】【8题详解】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自然带的南北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又名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多是东西向,B错;垂直分异规律多是在山地的不同海拔,C错;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错。【9题详解】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分异的基础是热量差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其余选项排除。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10.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11.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12.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海拔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6-【答案】10.A11.A1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10题详解】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少;且结合基带的自然带可判断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A正确。【11题详解】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故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A正确。【12题详解】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本规律,并掌握影响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自然带分布基本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列各题。13.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14.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7-【答案】13.C14.C【解析】【13题详解】图示植物地表以上相对矮小,地下根系发达,说明该地气候干旱,根系发达利于吸取更深层地下水,但并不能说明该地地下水丰富;与地形、土壤肥沃度无关。选C正确。【14题详解】图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根系发达;西藏是高寒地区,有多年冻土,植被以矮小草原草甸为主,根系不发达;华南地区气候湿润,植物高大茂盛;东北地区水资源较丰富,植被高大。选C正确。【点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下图为辽宁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16.针对该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A.执行控制人口政策,降低出生率B.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降低死亡率D.允许职工提前退休,增加就业率【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8-根据图示,目前辽宁省人口死亡率大约0.7%,出生率0.65%,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故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D对。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代表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与辽宁省目前人口结构不符,故A错。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代表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而辽宁人口负增长,故B错。人口增长模式“低低高”模式是不可能出现的,故C错误。【16题详解】辽宁目前人口出生率偏低,控制人口政策会使出生率更低,A错。目前辽宁省出现了“低低低”人口负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慢,宜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速度,故B正确。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能保障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目前辽宁老年人口多,死亡率仍较高,故C错误。人口增长慢或者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应推迟退休,缓解就业空缺,故D错。【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判断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2)定量描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1.0%)传统型高(2.5%)低(1.5%)高(1.0%)现代型低(2.0%)低(1.5%)低(<1.0%)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9-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7.“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18.“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17.B18.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18题详解】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B正确。【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造成了人才外流。②对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10-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