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省际间红包流出量最大的省及其最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京一首都信息通达度高B.粤一外来务工人口多C.川—外出务工人收入高D.桂一旅游人口流量大2.制作上图使用的最主要技术是:()A.数字地球B.GPS技术C.RS技术D.GIS技术【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图例显示箭头的粗细表示红包流量,箭头越粗说明红包流量越大;读图,最粗的箭头是从广东省(粤)指向湖南省(湘),广东省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地人到广东打工,B正确。北京(京)到河北(冀)、广东(粤)到四川(川)、广东(粤)到广西(桂)的箭头都较细,A、C、D错。故选B。【2题详解】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A错误。地球上某点的定位用GPS,B错误;获得大面积地表空间信息用RS,C错误;GIS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上图是汇总红包数据后,通过GIS系统分析作图得出,其中用到中国行政区图,D正确。故选D。【点睛】3S技术的应用:2(1)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具有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应用分析、数据显示及结果输出、数据更新等基本功能,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和多维结构等基本特点,是综合处理与分析多源时空数据的理想平台,是空间信息的“大管家”和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2)遥感(RS)利用飞机、卫星等空间平台上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激光等传感器),从空中远距离对地面进行观测,根据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经过校门、变换、图像增强和识别分类等处理,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地物特征和周边环境信息,获得实时、形象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具有探测范围大、资料新颖、成图速度快、收集资料方便等特点,遥感图像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实时性等优点。(3)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电波信号,以卫星为基准求出接收点位置的技术,由空间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地面监控站和用户接收机下部分组成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无需通视、操作简便、全天候作收等特点,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等,提供野外基础测绘的数据。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单位:米)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读图,回答题。3.甲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A.29米B.31米C.39米D.41米4.图示区域内,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合理的区位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3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分析,乙地黄土表面高度840-860米,底面高度800-820米,根据高差计算,最大厚度不超过60米,最小厚度大于0米,所以厚度最大值是60米以下的数字最大值,结合选项选B。【4题详解】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要考虑沟谷,陡坡因素的影响。读图,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密度分析,丙处是山谷底部,乙、丁处等高线密集,位于谷内的陡坡上,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不适合新农村建设,B、C、D错。甲地为山脊,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小,是新村建设的合适地点,选A。【名师点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5.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A.从东流向西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西流向东D.从东北流向西南6.若X数值为500m,则A处的数值可能为()A.450mB.500mC.550mD.600m【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L为河流,等高线突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即确定河流流向,且注意于指向标结合。L为河流,XY海拔XY,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B对。A、C、D错。故选B。【6题详解】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若X数值为500米,则Y值为400米,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图A所在地的海拔高于500米,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范围是500H600,550m在此范围内,C对,A、B、D错。故选C。下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方向是()A.B.C.D.58.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A.B.C.D.【答案】7.C8.D【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读出,高空丁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丁地吹向乙地;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丙地,风从甲地吹向丙地。【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读出,在半空中的一个高度处两地气压值相等,气压差异为零,在此高度以上和以下,气压差异逐渐升高。考点:大气的垂直变化。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9.据图示推断,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aaB.冷锋C.气旋aaD.准静止锋610.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一直在扩大B.气温持续下降,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6、7日保温作用较强,气温升高D.8、9日天气转晴,9日回暖【答案】9.B10.D【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读图分析能力。【9题详解】三轴坐标的读图注意根据每条横坐标的原点确定纵坐标,根据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故判断该地从5日---9日,最低气温逐渐降低;最高气温6日、7日较5日和9日、10日明显低,而6、7日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也明显减少,故判断可能为冷锋影响。【1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6、7日冷锋过境,但8、9日的最高气温明显回升,天气转晴,故D项正确。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也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建设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12.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7A.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除城市内涝D.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使得地表水汽蒸发量增加,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ACD错误,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由材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采用“植生滞留槽”可增加地表水下渗,改善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但不会根治,A错误;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降低城市气温日较差,B错误;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可减轻城市内涝,但不会根治,C错误;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故选D。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3.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洪积平原B.“U”型谷C.河漫滩平原D.三角洲平原14.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13.A14.B【解析】8【分析】考查流水沉积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13题详解】河流流出谷口,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河漫滩平原或者冲积平原,正确答案选A。【14题详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沙子淘金应当是位于河流的凸岸,②是凸岸,因此正确答案选B。【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按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16.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A.①-挤压隆起B.②-岩层断裂C.③-岩浆侵入D.④-水平挤压【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由图可知:断层两侧岩层不连续,故断层最后发生,侵入的岩层阻断了喷出岩,故侵入岩后发生,而褶皱最早发生。选A。【16题详解】9①为喷出岩,A错;②为沉积岩中的洞穴,为溶蚀作用,B错;③为形成不同岩层的界面,C错;④为岩石的弯曲,为地壳运动,水平挤压所致,D对。【点睛】地质作用形成先后顺序的判读原则:被断层切断的岩层先于断层形成;被岩浆侵入的岩层先于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被侵蚀的先于侵蚀作用形成。下图反映了某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该国最有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埃及D.新西兰18.该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整体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7.B18.C【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材料,该国的气候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是个群岛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最有可能是日本,B对。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A错。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C错。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18题详解】10结合前面分析,该国是日本。根据图中纬度、地形对气候类型或自然带类型的影响。该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对。A、B、D错。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云量是指视野所及的天空被云所遮蔽的比例,为气象观测的常见数据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B.乙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丁地C.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乙地D.丁地云量的空间水平变化率小于丙地20.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突出的最直接因素是()A.纬度B.海拔C.植被D.季风【答案】19.A20.D【解析】试题分析:【19题详解】图中甲的云量小于50,乙的云量大于64,说明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A正确;乙地云量多于丁地,平均日较差小于丁地,B错;丙地云量小于乙地,晴天多,相对湿度应小于乙地,C错;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说明其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丙地,D错。选A正确。11【20题详解】乙是雅鲁藏布江谷地,能受到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云量多,阴雨天气多。选D正确。考点:主要考查等值线图判读。21.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下题。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中四种柱状图分别表达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结合左右纵坐标,必须看清代表的是增长率,而不是数量。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总人口增长率由3%降低到1.8%,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排除A;总人口增长率虽然由3%降低到1.8%,但大于0,所以总人口仍然在增长,排除B;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约1.4%增长到约1.6%,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排除C;人口净迁移量=(国内净迁移率+国际净迁移率)×总人口(大约1300万),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大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量为正,90年代,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但国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小于国内净迁移率的绝对值,人口净迁移率为负,故选D。阅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1222.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A.A国人口自然增长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