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名师导语』1949~1956年,新中国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1956~1976年,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误。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五”计划、“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主干知识上。在新高考改革环境下,“一五”计划、统购统销及经济建设的教训等知识点仍需要重点关注。-2-知识点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1.国民经济恢复(1)时间:1949~1952年。(2)背景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掠夺、压迫。②国民政府肆意搜刮。③多年战争的破坏。(3)完成: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意义: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4)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①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知识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2)时间:1956年9月。(3)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4)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八大确定的正确路线未能坚持。2.探索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③评价: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脱离中国国情。(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①特点a.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b.“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②危害:违背了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导致国民经济建设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成效①从196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4.“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1)原因:1966年爆发“文革”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文革”十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3)调整①1971年,周恩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②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对人民公社体制的评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构图解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4-信息提取:“过渡时期”,指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心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漫画解史】“一五”计划的迫切性信息提取:漫画形象地揭示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业落后,新中国急需进行工业化建设。【漫画解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信息提取:“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患。【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信息提取: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核心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5-1.“统购统销”政策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用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2.“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指的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2014·课标全国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农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政权即已稳固,而1953年的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家严格控制”相符,故C项正确;提供劳动力资源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D.“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解析证券交易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新中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计划控制,故选C项。答案C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原因1.“一五”计划的特点-6-(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一五”计划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1.(2019·河北沧州联考)“一五”计划期间,分配给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的投资分别为64.9亿元、67.9亿元和69.3亿元,占整个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4%、25.5%和26%,三项合计为202.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5.9%。这些投入合计占到我国“一五”时期财政总收入的19.1%。政府此举()A.助长了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利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C.忽视了其他非国有经济的作用D.导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解析据题干材料“分配给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的投资分别为64.9亿元、67.9亿元和69.3亿元,占整个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4%、25.5%和26%,三项合计为202.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5.9%”可知,“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核心,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故选B项。答案B2.(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7-“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答案A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探索1.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核心论点: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朝鲜战争的影响、巩固政权与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2.“大跃进”运动的悲剧“大跃进”运动是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这次探索从理性的认识出发,最终滑向非理性的歧途。其中的复杂原因和深刻教训包括:工作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核心论点:“大跃进”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其教训有:工作重点转移受政治干扰;学习苏联误入歧途;解放思想变为唯意志论;赶超战略走向极端。1.(2018·课标全国Ⅱ,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答案B2.(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8-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解析“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共没有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1961年,虽然提出对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但仍没有放弃“三面红旗”,这说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考法1“一五”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