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四中、莆田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甲、图乙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发生凌日时,图乙中金星的正确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除金星外,下列行星中具有凌日现象的还有A.火星B.土星C.水星D.木星【答案】1.D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意在考查学生八大行星的绕日轨道,总体难度一般。【1题详解】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金星的位置在丁,故选D。【2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只有当行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的位置才能发生凌日现象,所以行星的位置应位于地球绕日轨道内侧,除了金星以外还有水星,故选C。3.有些地方的交通十字路口处,能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在一周内的白天中,同一交-2-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处信号灯是太阳能信号灯,当晴天时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温度较高,而阴天相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故温度低.所以信号灯的亮度会跟天气阴晴状况有关.晴天较亮,阴天较暗。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图表示1960~2013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完成下列各题。4.图示信息表明A.1988年以前,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提前B.1988年以后,黑子变化极值年比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大幅滞后C.总体上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量偏多D.总体上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距平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5.太阳黑子增多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C.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D.水循环的动力增强-3-【答案】4.C5.A【解析】【4题详解】从图中可知,总体上来看,黑子高值期降水量偏少,黑子低值期降水量偏多,故C正确。图形材料显示1960—2013年间,黑子数高值期时,降水距平小,说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变化基本同步,无提前或滞后现象,故A、B、D错误。【5题详解】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当太阳黑子增多时,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会有耀斑等相伴出现,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故A正确。地表温度变化、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水循环的动力增强等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关,故B、C、D错误。【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降水距平的理解以及对图表内容的细心解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图中各点,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7.图中各点中,自转线速度为A点一半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8.随地球自转,图中D转至C点需要A.24小时B.23小时C.2小时D.1小时【答案】6.B7.C8.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基础性强。【6题详解】-4-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读图可知,图中ACD和B位于不同的经线上,地方时不同,故选B。【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60°纬线处的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图中EF位于60°经线上,自转线速度为A点一半,故选C。【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DC所在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15°,由于D位于C东侧的经线上,所以D转至C点需要(24-1)小时,故选B。【点睛】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10.7月3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答案】9.A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掌握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及速度变化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9题详解】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可知,当在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由于图中甲→乙端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而公转所需时间最短,故选A。-5-【1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点,那么相对的位置为远日点(如下图所示);根据远日点在7月初,那么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时间增加到7月31日,所以此时(7月31日)应该接近丁点,故选D。2018年6月26日,小明从厦门(24°43′N,118°10′E)乘坐下图所示航班前往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州(56°52′N,60°35′E),观看当地时间19:00开始的世界杯小组赛(比赛时间约2小时)。飞机准点着陆时,距比赛开始还有9小时30分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飞机着陆后,小明应把手表A.拨慢3小时B.拨慢4小时C.拨快3小时D.拨快4小时12.观看该场比赛当日,小明可能遇到的现象有A.前往赛场途中夜幕已降临B.正午赛场旗杆影子较厦门短C.比赛结束时太阳还未落山D.该日北京日出的时间比厦门的日出时间晚【答案】11.A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及公转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时间的转换能力,难度一般。【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抵达时为北京时间12:30,距离比赛开始还有9小时30分钟,说明当比赛开始时为北京时间22点,而当地时间为19点,说明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为了与当地时间一致,需要拨慢3小时,故选A。【1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故使用的是东5区的区时,说明该地地方时比当地时间还要晚约1小时。由材料可知,观看比赛时间为6月26日,该地昼长接近最长,且纬度较高,昼长接近18小时,日落时间大约在当地地方时的21点,即日落时当地时间约-6-为的22点。前往赛场应当在当地时间19点以前,离日落时间还早,A错。已知比赛时间约2小时,比赛结束的当地时间是21:00,也还未日落,C正确。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比厦门小,日影较厦门长,B错。该日北京昼长长于厦门,日出时间早,D错。故选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14.图中的X处为A.莫霍面B.内核与外核交界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古登堡面【答案】13.A14.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分层,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A对。读图可知,①深度在地表2900千米处,是地壳和地幔的部分,B错。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降低,C错。乙波不能通过地核,D错。故选A。【1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X位于地表2900千米深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面,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7-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下图示意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可能直接来自A.岩石圈B.上地幔C.地核D.地壳16.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壳表层可能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15.B1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意在考查学生对三大岩石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5题详解】火山喷发物为岩浆,其物质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故选B。【16题详解】该岩石为喷出岩,如果在地表被外力风化侵蚀以后,会堆积形成沉积岩,故选C。1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表示冬至日,则全球气-8-压带风带应向南移,故a根据盛行西风的风向判断为北半球,图示表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错误;b根据纬度分布,表示南半球,则盛行西风的风向错误;c表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正确。D表示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为春秋分时;错误。故选C项。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A.甲→丙→丁→乙→甲B.乙→甲→丁→丙→甲C.甲→乙→丙→丁→甲D.乙→丁→丙→甲→乙19.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和乙位于近地面,甲地是高压,乙地是低压;丙和丁位于高空,丙地气压较高。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热力环流中空气的流向为甲→乙→丙→丁→甲,故C正确。【19题详解】在热力环流中,高温区近地面形成低压,低温区近地面形成高压。读图可知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处气温低于乙处。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故D正确。热力环流促进热量交换,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9-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故A、B、C错误。【点睛】本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判读及特点。下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由图可知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21.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A.乌鲁木齐B.拉萨C.上海D.哈尔滨【答案】20.A2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对气候特征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2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应位于北半球,乙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位于南半球,故选A。【2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乌鲁木齐为温带大陆性-10-气候,拉萨为高原山地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哈尔滨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C。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2.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23.该种天气系统出现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正确的是A.1月地中海B.7月夏威夷群岛C.7月蒙古D.1月冰岛【答案】22.A23.B【解析】【2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考查。从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