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科指导意见]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知识点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的侵略。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外国商品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3.影响(1)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知识点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1.背景(1)列强的不断侵略令清政府内外交困。(2)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口号:“自强”“求富”。4.活动(1)军用工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②1865年,李鸿章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2-(2)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我国首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5.评价(1)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对我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工矿交通通讯事业。我们知道,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却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知识点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产生(1)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2)表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初步发展(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3)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4)艰难生存①原因:列强的压制和清政府的勒索。②结果: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构图解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漫画解史】洋务企业信息提取:洋务派企业,从性质上讲,依然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个生产部门而已。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漫画解史】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机遇信息提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之所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4-(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2016·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故选C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项;在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开始于19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项。答案C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洋务运动的特点和作用1.洋务运动的特点(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洋务运动的作用(1)思想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5-(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解析联系近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向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社会。半殖民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受控于列强。西方国家对被侵略国家进行经济掠夺、资源霸占,将资本主义经济渗透到被侵略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使得那里的旧有经济遭到瓦解。半殖民化使得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较资本主义萌芽更多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对于中国来说,殖民主义……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了现代。——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剧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中增加了资本主义色彩,迫使中国被动的走向近(现)代化。(2019·山东淄博模拟)1890年,上海织布局生产的棉布投入市场。政府规定织布局产品从上海或其他通商口岸运货到内地销售,按照洋布的通例,都在上海统一征税。由此可知,清政府()A.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B.减免洋务企业的内地税收C.对市场进行了合理的评估D.鼓励支持上海织布局发展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对当时棉布经营的管理,不是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故A项错误;材料“上海统一征税”不是减免税收,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到上海统一征税,不-6-是对市场的评估,故C项错误;规定洋布及中国的棉布统一在上海征税,这样上海织布局的产品不用再交纳转口税,实际上有利于上海织布局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考法1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影响【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B『方法突破』★明立意从福州船政局经营方式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理清一个变化: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清误区本题为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难度适中。洋务运动是晚清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但单纯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源。考法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影响【考题2】(2018·吉林新高考联盟质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7-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三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及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答案(1)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呈现下降趋势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较大关系。(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解题技巧』★关键信息信息1材料一为图片史料,从数据上看,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由第一个时间段到第二个时间段呈增长趋势。但从第二个时间段到第三个时间段则呈下降趋势,说明其销售情况受阻。信息2材料二中信息“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说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近代中国的纺织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信息3材料三中信息“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等表明,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思路点拨本题从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发展的角度,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来阐述事件本质的能力和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第(1)问,从数字对比分析的角度概括。第(2)问,据材料二、三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及影响角度综合分析。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8-知识点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时间: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2.原因(1)革命推动: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6)国民政府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推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3.表现:轻工业发展较快,如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国民党的经济政策评论“中产阶级”——主要是各种商人、实业家和高利贷者——是现存秩序的受益者,不希望发生任何将激起波涛的改变……国民政府不能开展所宣扬的社会和经济措施也就不足为怪了。事实上,在许多踌躇满志的国民党人中盛行着这样一种普遍的感觉,农民已经世世代代地受苦受难,因此要他们再等待一段时间并无所谓——让他们等到政府解决了更为紧迫的内忧外患问题时再说好了。——徐中约《民国“黄金十年”的政治、经济及外交》知识点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目的:适应“军事需要”,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2.表现(1)提出所谓的“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之中。(2)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9-(3)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4)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