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题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史纲要》(上)前两单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列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时间文化命名位置发掘文物前7000—前5000年裴李岗文化长江中游地区以磨制石器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前6500—前5500年后李文化山东地区发现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前5800—前5400年大地湾文化甘肃及陕西地区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河南、陕西地区以磨制石器为主,农作物为栗和黍,陶器规整精美A.原始农耕生活已开始B.打制石器开始广泛使用C.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D.文明发展有了较高水平【答案】D【解析】-2-【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此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出现以粟为主的栽培作物,生活逐渐稳定,文明发展有了较高水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仅仰韶文化涉及原始农耕生活的信息,该选项不能完整的概况材料;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以磨制石器为主,不是打制石器开始广泛使用;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我国一处典型的早期遗址,从大汶口出土的两组墓葬随葬品对比来看:一组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这反映出A.早期国家开始形成B.私有制逐渐产生C.原始农业向前发展D.社会分工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墓葬随葬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悬殊较大,这表明私有制产生,已出现贫富分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为标志;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私有制的逐渐产生、贫富分化的出现,并未涉及原始农业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我国古史传说中有烈山氏,其子柱,“能殖百谷百蔬”。“烈山”即放火烧荒。“柱”即挖眼点种用的尖头木棒。由此可知,烈山氏父子时期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可能是A.铁锸,铁锄B.青铜䦆C.石刀,耒耜-3-D.曲辕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放火烧荒”、“挖眼点种用的尖头木棒。”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烈山氏主要使用石、木、骨、蚌农具,这一时期出现了原始农具耒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农具的使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B选项错误,青铜农具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D选项错误,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下面是《夏小正》记载的各月份对应的物候现象简表(部分)。据此可知《夏小正》A.强调天文现象与农业密切相关B.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C.体现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D.注重对农事的时节安排【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夏小正》依照天文、物候来安排农事,注重对农事的时节安排,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夏小正》注重对农事的时节安排,并未强调天文现象与农业的密切关系;B选项错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C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下图是西周青铜器(利簋)。该墓的主人是利,所以被称为利簋,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它的出土-4-A.证明了商周时期中国天文学的进步B.反出西周冶铁业比较发达C.表明甲骨文在西周已是成熟的文字D.为研究武王伐纣提供了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利簋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它的出土为研究武王伐纣提供了史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天文学的进步;B选项错误,利簋是青铜器,不能反映冶铁业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利簋上的文字是铭文,不是甲骨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家谱也称族谱,主要记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族谱相关的制度是A.礼乐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家谱”、“血缘关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明显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观念。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是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礼乐制是周朝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文化制度,与族谱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族谱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郡县制是以地域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春秋战国时期,服饰中出现了深衣(汉服的一种)和胡服并行不悖的现象。该现象A.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融合B.是内外服制度强化的结果C.消除了华夷间的隔阂感-5-D.表明纺织业出现技术性革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汉服和胡服并行不悖,相互融合,缩短了胡人、汉人心理上的胡、汉差异,削弱了华夷之间的隔阂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融合,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内外服制度是夏商时期实行的国家结构和管理模式,与材料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华夷间的隔阂感并未因为汉服和胡服的并行而消除,该表述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汉服和胡服的并行不悖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春秋时期,晋国利用戎狄“贵货易土”的特点,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吕氏春秋·异宝篇》记载,孙叔敖死前告诚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材料表明春秋时期A.井田制度开始瓦解B.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C.土地关系走向私有化D.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保长有”等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出现土地的买卖和转让,土地关系走向私有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大量“公田”被抛弃,“私田”增加,井田制开始瓦解的信息;B选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于战国时期;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战争频繁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下图形象地描述了先秦时期某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6-C.孔子D.老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灾祸的里面隐藏着幸福”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位思想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化,体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孟子是儒家思想家,主张“性善论”和“仁政”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孔子是儒家思想家,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百家争鸣是思想的百科全书,包含了有关“价值、意义、方式、礼仪”等知与行的多方面知识,构成了古代社会精神层面生活的源泉与核心。这反映出百家争鸣A.诸派思想内容无需后人创新B.不利于推动当时社会转型C.各家学说都具有较大实用性D.对后世影响领域比较宽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包含了有关‘价值、意义、方式、礼仪’等知与行的多方面知识,构成了古代社会精神层面生活的源泉与核心”信息可知,这强调的是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对后世的多方面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诸派思想内容需要后人创新;B选项错误,百家争鸣有利于推动当时社会转型;C选项错误,百家学派中既有兵家、农家等实用学派,也有离经叛道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等学派,并非都具有较大实用性。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秦王赢政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是韩非子A.主张以严刑峻法教化百姓B.推崇削弱宗法观念C.提出了君主专制的构想-7-D.主张实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作为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从君主集权的现实政治出发,为君主尽心竭力地谋划权利之道,将“法”“术”“势”三种学说融于一炉,为君主制造了一套完备的专制独裁理论,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以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但教化百姓是儒家的思想主张;B、D选项错误,韩非子推崇削弱宗法观念,主张实行郡县制,但这不是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万亿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享有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这侧重的是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都江堰的影响,不是成都平原的地位;B选项是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的部分表现,不能完整的概况材料;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都江堰工程的技术水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始置太原郡;秦始皇时,太原郡辖7县,秦朝的太原郡守A.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B.对上承受太尉命令C.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D.可以任命郡辖县令【答案】A-8-【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太尉是秦朝中央主管军事的官员,郡守并不承受太尉命令;C选项错误,郡守需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不是向皇帝汇报工作;D选项错误,秦朝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郡守不能任命郡辖县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秦朝的丞相A.掌管全国军队B.把持中央人事任免C.职位可以沿袭D.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事,故D正确。掌管军队的是太尉,中央人事权在皇帝手中,官职不可沿袭,排除ABC。15.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秦王创立A.军功爵制B.符玺制度C.三公九卿D.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结合所学可知秦王为了实现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创立了皇帝制度,故D项正确。军功爵制创立于秦统一之前,故A项排除。符玺制度指的是我国古代关于公文用印与使用凭信等的规定。三公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B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9-16.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确保以君主专制为轴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且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废井田,开阡陌D.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商鞅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社会控制与经济整合思想,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全面干预,使国家垄断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资源,从而集中到战、农上去,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能够实现商鞅的这种意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不能实现材料中意图;C选项错误,“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但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作为天子的皇帝是天下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