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达标16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达标(十六)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①处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2.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向斜——沉积——断裂B.向斜——断裂——沉积C.向斜——侵蚀——断裂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1.C2.D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说明是背斜构造;从地貌特征看,顶部被侵蚀成谷地,所以是背斜谷,C正确。第2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②所在地区岩层中间较新,两翼较老,因此可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飞来峰两侧岩石年龄不同,说明出现了断裂;另外较老的岩层位于较新的岩层之上,必然出现了别处较老岩层在此处沉积的现象;图示飞来峰呈尖顶形状,应该是外力侵蚀作用而成。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3.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3.C解析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2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花岗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表格数据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回答4~5题。测量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532513564615573出露岩层代号QPQSQ4.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5个观测点信息的路线是()A.L1线B.L2线C.L3线D.L4线5.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M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B.M处断层发育,地质灾害频发C.N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D.N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4.B5.C解析第4题,根据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可知,最高观测点处海拔超过了600米,四条路线中只有L2线和L4线部分地段超过了600米,再结合表中海拔数值大致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可判断该路线是L2线。第5题,根据题干可知,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并结合P、Q、S的海拔数值判断M所在区域大致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因此地质构造为背斜,据M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判断M处位于山谷中,则M处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A、B错误;N所在区域大致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应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C正确;向斜构造利于储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D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挟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挟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3与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读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6~7题。6.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河流的流域面积B.河流的落差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7.图中黄河①~③河段()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B.春季可能有凌汛发生C.径流量①<②<③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6.D7.B解析第6题,冲积扇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平坦地区沉积而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的地区,冲积扇规模就较大;冲积扇规模与流域面积关系不大;太行山东麓降水、地势落差差异不大。第7题,黄河①~③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①~③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且冬季气温低于0℃,初春可能会发生凌汛;读图可知,①~③河段地势逐渐降低,流速降低,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无其他河流补给,故径流量①>②>③。(2018·天津卷)读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8.依据上图中的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9.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4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8.D9.A解析第8题,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于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正确。第9题,乙地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实质上是河谷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级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古河床沉积物形成时期,当地地壳较稳定,河流水流较平稳,泥沙不断沉积;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上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一位去西藏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车儿沿着川藏公路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下图示意川藏公路中的一段。据此回答10~11题。10.川藏公路多沿河修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取水方便B.气温高C.地势起伏小D.聚落多11.川藏公路多建在河谷的北岸,是因为北岸()A.光照条件好,行车安全B.植被茂密,泥石流较少C.沉积为主,路基更稳定D.气温高,积雪比南岸少10.D11.A解析第10题,山区公路多沿河而建,部分原因是沿河地带地势起伏小(容易修建),最重要的原因是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沿河修路方便居民出行。第11题,川藏公路穿越高山峡谷,谷底较深,光照条件较差,河谷北岸属于阳坡,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冬春季节河谷地带盛行强劲的西风。在中游宽阔河谷中水流分汊呈辫状,出现了心滩、沙洲广布以及沙丘连绵起伏等奇特的景象。下左图为中游区域部分河段示意图,右图为曲水段某地区影像图。5(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左图中加查河段的河流特征。(2)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右图中沙洲的成因。(3)简述右图中沙丘景观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河流特征从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文材料可以分析加查河段的河道和水流速度等特征。第(2)题,图中沙洲的成因主要从上游地区的沙源、流水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沙丘形成过程从泥沙来源、风力搬运作用、风力堆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加查河段为窄谷(峡谷),河流侵蚀作用显著;(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2)(河流中上游气候干旱寒冷,)流域内的山地由于冰川侵蚀、风化作用覆盖有厚厚的一层风化壳(松散的沙粒);雨季的暴流(季节性的洪水)把这些风化物质(沙子)输送到雅鲁藏布江;在中游宽阔河谷中,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3)在冬半年枯水季节,宽谷中泥沙沉积物(由于水位下降)出露水面;河谷地带强劲的西风使泥沙沉积物在其吹蚀作用下逐渐被搬移;随着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在沿河两岸及山坡上,形成奇特的沙丘连绵起伏的景观。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图1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图16图2(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解析第(1)题,地貌的成因一般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因素分析,该陡崖的形成是由于南侧地层抬升,而北侧地层下陷而成,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的部分呈三角形。第(2)题,秦岭地形对两侧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冬季时,秦岭阻滞了冷空气南下,使得山地南侧气温高于北侧;夏季时,秦岭山地南侧为夏季迎风坡,该山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国渠走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沿山麓延伸,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居高临下,水可自流。答案(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2)夏季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的土地;地势西高东低,可自流引水。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