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D.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2.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读甲图,①至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人口数量持续增加,②时期未到最大值,A错。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少,到③时期为最大值,B对,D错。③时期以后到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不断减少,到⑤时期为最小值,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C错。故选B。【2题详解】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也叫迁移增长)。读图,在①、②时期,人口增长为负值,A、B错。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但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且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呈现正增长,C对。④时期人口增长率值更大,不是开始时期,D错。故选C。-2-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下题。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58年B.1994年C.2012年D.2021年4.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重社会负担B.促进经济增长C.加速城市化进程D.拉动消费【答案】3.C4.A【解析】【分析】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3题详解】由题中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由题中图可以看出,2012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是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时期,C正确。【4题详解】-3-人口红利期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可拉动消费,加速城市化进程;抚养率比较低,社会负担轻,经济增长速度加快.A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以中国的人口红利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红利的含义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下表示意各大洲某年人口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有关各大洲人口状况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欧洲的新增人数最少B.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C.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D.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6.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目的是()A.以税养老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鼓励生育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答案】5.A6.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各大洲的人口状况和欧洲人口政策的相关知识。【5题详解】大洋洲的新增人数最少,A错,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的人口基数太大,故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2.8%,BCD对,不符合题意。故选A。【6题详解】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其特征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重。而对独身者收税,有利于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C正确,B错误;该法律与以税养老、平衡人口性别差异无关,AD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4-读下图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7.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C.从山东流向甘肃D.从新疆流向内地【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D正确,A、B、C都错。【8题详解】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由内地到沿海,由乡村到城市,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且经济发展水平比广东落后,所以人口由湖南向广东流动,B正确。【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家庭)、生态环境变化(工程建设、自然灾害)、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2005年和2015年劳动力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5-9.十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10.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人口快速增长B.人口缓慢增长C.人口出现零增长D.人口出现负增长【答案】9.C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变化,学生读懂图是关键,通过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推测该国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9题详解】根据题意,该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下降,出生率低下,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15-29岁劳动人口比重变化不大,说明新增人口多,而该国出生人口少,说明是人口的机械增长(发达国家吸引迁移的条件好),C正确;降低就业年龄在题中无显示,排除A;鼓励妇女就业无法保证15-29岁的劳动力比重,排除B;出生率稳定,不符合题意,排除D【10题详解】该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呈下降趋势,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得出10-6-年来,该国人口呈负增长,所以D正确。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A.男性比例降低B.女性比例降低C.青壮年比例降低D.村中心人口减少12.“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1.C12.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及其影响,学生要熟悉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且掌握人口流动对农村生产的影响。【11题详解】农村“人口空心化”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支打工,所以最科学的表述是青壮年比例降低,而不是男性比例降低、女性比例降低和村中心人口减少,选择C。【12题详解】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支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播种面积减小,①对;机械化水平提高,②错;农药用量增加不是耕地低效益,③错;青壮年少,技术进步缓慢,④对,选择D。【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7-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4.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答案】13.A14.C【解析】【分析】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13题详解】资源越丰富,则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故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错误;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到该区域能利用的其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故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④正确。①④正确,A正确。【14题详解】根据资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范围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人口容量。C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关系,注意从各个因素对资源的影响分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15.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16.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答案】15.B16.C【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读图结合相互关系,可以判断,由于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土地供应紧张,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乙),交通拥堵(甲)及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产业迁出(丙),城市离心力形成。故选B。【16题详解】图示现象是形成了城市离心力,该现象出现导致各类产业向外迁移,市中心人口将减少,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城市化水平不会下降,中心商务区仍然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选C。考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7.“P+R”(ParkandRide)意思为“停车换乘”,通过兴建“P+R”停车场,将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P+R”交通模式示意图,该模式对市区的影响是-9-A.增加能源消耗B.减少大气污染C.增加中心区交通压力D.缓解地铁客流量【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布局,交通方式的变化。【详解】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去换乘地铁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这样既节省油费,减少了能源消耗,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减少了交通拥堵,节省了时间,缓解了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乘地铁的人多了,客流量不会缓解,可能增加。B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如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完成下列各题。18.关于各时间点该租赁服务点停放的自行车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11时B.11时>12时C.14时>15时D.17时>18时19.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10-A.风景区B.工业区C.住宅区D.仓储区【答案】18.C19.A【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服务点在14点借车数量与还车数量相当,15时借车数量远大于还车数量,所以就停放的自行车而言,14时自行车数量大于15时,C正确。【19题详解】图示反映该地区的借车高峰主要在9~10时和下午14~16时,反映与游客的高峰期一致,与上下班高峰期不一致,所以可能位于风景区,A正确。【点睛】该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20.“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商品从物流中心配送到分流中心后,从分流中心到达客户手中的这段距离。其已成为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下图是某网上商城自建物流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关于该网上商城物流体系的描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