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届高三历史精品卷(含解析)★祝考试顺利★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要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一段时间后,考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认为,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董仲舒则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上述变化表明儒学A.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B.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神灵C.逐步披上浓厚的神秘色彩D.从反专制转而为专制服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从先秦孔子的民本思想到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详解】据材料孔子“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可知,孔子不是唯物主义者,A项错误;董仲舒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为加强君权,服务于君主专制的,B项错误;无论是孔子还是董仲舒都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D项错误;材料“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的是董仲舒将儒学神秘化,故C项正确。【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3)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4)针对统治秩序问题,提出“三纲五常”2.现存秦代唯一的直道,由咸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九原,史称“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实际全长七百多公里。秦朝修建直道的目的在于-2-A.加强南北交流B.便利皇帝出巡C.抵御匈奴入侵D.传递诏令公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统一后,为巩固统一在道路建设上的措施。【详解】当时秦虽已统一全国,但北方匈奴仍然是秦帝国最大的威胁,秦修直道是为抵御匈奴入侵,巩固秦王朝对九原郡的统治,C项正确;驰道是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管理统治全国各郡县,尽快传递政令文书,方便物资交流,A、B、D项是驰道的作用,故A、B、D项不正确。【点睛】秦的“直道”与“驰道”的区别:秦统一后第二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经过10多年的建设,驰道基本遍布全国,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秦始皇本人有生之年就多次通过驰道巡视全国。全国虽已统一,但北方匈奴仍然是秦帝国最大的威胁,因而秦军长期屯驻于今内蒙古中部一带,以防匈奴入侵。为保证军队的快速调遣及后勤物资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自咸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境内)直通九原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的大道,称为直道。3.宋代画家马远开创了“残景山水”的画风,他在取景中善于以小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被称为“马一角”。这一做法A.开创了北宋风俗画的先河B.描述北方山河的雄健壮阔C.创造出虚实相生美学效果D.由注重写意转向注重写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绘画艺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详解】马远是南宋画家,A项是北宋时期,A项错误;南宋时偏安于南半中国的政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他在取景中善于以小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从写意的角度反映的就是破碎的祖国山河,从而“创造出虚实相生美学效果”,C项错误;“残景山水”的画风,就是写意,不是写实,故D项错误。【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南宋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宋“半壁江山”的政治局面。4.有学者统计,17世纪从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每年约有170吨到200吨。据此,许多学者认为“白银是全球贸易兴起的一个关键性动力”,这一观点反映出明朝A.在世界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D.是新航路开辟主要受益者【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情况。【详解】据材料“17世纪从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每年约有170吨到200吨”可知,此时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A项符合题意,故A正确;B项不能反映明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明朝是世界贸易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推动者,C项不符;据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D项不正确;所以选A。5.下表为英、日两国在中国通商口岸进出口船舶吨位所占比例(%)1892年1902年1913年1918年英国84.460.451.951.2日本2.816.51.943.02-4-对上表的正确解读是A.列强激烈争夺中国航运业B.日本势力增长快并超过英国C.英国一直居于压倒性优势D.其他国家被排挤出中国市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详解】据材料“下表为英、日两国在中国通商口岸进出口船舶吨位所占比例(%)”,可以看到1892---1918年英国的船舶吨位在下降,日本的船舶吨位在上升,A向符合题意;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英国的船舶吨位虽在下降,但是日本吨位并没有超过英国,B项错误;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英日比值在接近,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6.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康有为认为,今文经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思想的特点。【详解】据所学可知康有为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这不仅是学术思想,也为以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不正确;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儒学发展历程,B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继承改造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为其所用,没有动摇传统儒学主导地位,D项错误;所以选C项。【点睛】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7.1949年4月5日,国共双方在北平举行谈判。15日晚,中共中央提出《国内和平协定》,-5-主要内容是:惩办战犯,废除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军队全部接受改编,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等。据此推断,该协定如得到落实,则意味着A.民主革命胜利B.国共划江而治C.国民政府投降D.北平和平解放【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谈判,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详解】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胜利,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故D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D项错误;据材料“中共中央提出《国内和平协定》的内容”,该协定如得到落实,则意味着“国民党军队全部接受改编”,故C项正确。8.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这一发言体现出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B.仍保留了资本主义经济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D.注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中共八大上陈云发言,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详解】据所学可知八大1956年9月召开,而社会主义改造此时还没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不是“仍保留了资本主义经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表明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国家强调在集体经济这外还可以存在其它的所有制经济,是当时对经济体制的一种有益探索,故D项正确。-6-9.雅典最高司法机构是公民陪审法庭。审判时,每个人通过临时抽签决定审理哪个庭和审理哪个案件,事先没有人知道内情。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审判官营私舞弊B.维护雅典法律的稳定C.保守公民的个人隐私D.防止城邦权力的集中【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详解】据材料“审判时,每个人通过临时抽签决定审理哪个庭和审理哪个案件,事先没有人知道内情、在审判时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秘密投票”,可以判断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点睛】从雅典民主的实质、范围、性质、参政方式等方面来归纳一下其民主政治的明显缺陷。(1)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2)范围:除妇女、奴隶外的成年本邦人。(3)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4)参政方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因此,雅典民主只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10.哥白尼的伟大天赋表现在他探究宇宙日心说的能力上,他使地球离开了它原先的中心位置,使它运动,也就是使地球成为又一颗行星。哥白尼的这一成果:A.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B.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C.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D.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答案】D【解析】-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日心说的作用。【详解】据所学可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的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A项错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项错误;是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C项错误;哥白尼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地心说’”,故D项正确。11.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货物的增长率为6.4%,消费品产量的增长率为2.8%,工人的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上升了2%。这些现象表明A.美国经济发展存在隐患B.货币和信贷系统出现了问题C.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D.自由放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美国经济的状况。【详解】据材料中各种数值来看,美国工人工资增长远远落后于“工人的生产率增长”,这就导致了生产相对于人民购买力来说是过剩的,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A项正确;B、D项与材料无关;C项说的是本质,不是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点睛】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前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⑵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生产严重过剩,产销矛盾空前尖锐。⑶导火线:纽约股市崩溃12.下图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地球上牌子插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柏林-8-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变化。【详解】据材料可知是“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没有体现美国的措施,没有看到美国的企图,故A项错误;美苏冷战时期就是两极格局对峙时期,C项正确;赫鲁晓夫时期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守势,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点睛】“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材料一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大不列颠诸岛处于被封锁状态。”1807年,法国分别与俄国和普鲁士签订条约,规定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