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1.齐鲁两国举行盟会,会盟中齐国命倡优和侏儒在盟坛前嬉戏逗乐。孔子认为:“以无知小人惑乱诸侯者,其罪当诛。”命刑法官将齐国倡优腰斩,使其手足异处。材料说明了早期儒家思想A.强调外儒内法B.崇尚前代刑法C.重视政治秩序D.具有野蛮色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腰斩倡优的理由是“以无知小人惑乱诸侯者”,可见其重视对政治秩序的维护,选项C正确;早期儒家并未强调外儒内法,到战国时期荀子才具备此思想,排除选项A;儒家并不主张任意刑杀,排除选项B;材料无法看出早期儒家野蛮,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关键是认清孔子斩杀齐国倡优的原因。2.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致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A.皇帝与官僚集团的激烈斗争B.军事解决边患政策最终失败C.社会对于汉武帝政策的不满D.部分儒家学者具有人文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夏侯胜反对给汉武帝用“世宗”庙号,原因是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致使生灵涂炭”,可见其具有人文情怀,选项D正确;通过材料中夏侯胜的行为并不能看出当时皇帝和官僚之间的斗争,排除选项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夏侯胜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意见,排除选项C。【点睛】解题关键是解读夏侯胜反对给汉武帝使用“世宗”庙号的原因,从中看出其人文情怀。-2-3.《元典章》中官员民族占比朝官汉人、南人50.23京官汉人、南人70.15外任官汉人、南人71.42元朝等级制度第一等级蒙古人第二等级色目人(蒙古人、汉族以外的西部民族乃至中亚、西亚、欧洲各民族)第三等级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朝统治之下的汉人,包括契丹人和女真人)第四等级南人(指原南宋遗民)上面两个表格反映了A.元朝统治疆域异常广阔B.元朝内部民族矛盾严重C.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D.元朝试图追求民族平等【答案】C-3-【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元朝汉人、南人所属等级较低,但是官员当中汉人、南人占比较高,可见元朝统治者希望通过这部分人来维系统治,即重用汉人和南人中的地主阶级来镇压农民阶级,因此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选项C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从材料看,当时汉人和南人任官比例较高,因此无法得出元朝内部民族矛盾尖锐,排除选项B;元朝按照民族划分人等,显然不是民族平等,排除选项D。4.明中期,严嵩和严世蕃父子权势显赫,恶贯满盈。言官多次弹劾非但无效,还反遭迫害。最终言官邹应龙在获得“帝有意去嵩”的政治信息后上疏弹劾,才将严氏父子伏法。这体现A.专制主义制度的衰落B.社会正义必然被维护C.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D.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严嵩父子权势显赫,但是言官弹劾反遭迫害,严嵩父子最终伏法主要是因为“帝有意去嵩”,而非言官弹劾所致,由此可知随着皇权的集中,体制内的监察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意味着专制制度的衰落,选项A正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监察制度并未起到作用,排除选项C;材料未体现经世致用思想,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严嵩父子倒台是因为皇帝,而原有的监察制度并未发挥作用。5.洋务运动时期,无论洋务企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还是倡言自强求富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己任的士大夫,都极为乐观地以为洋务运动可以对内平乱,对外收回利权,与洋人商战。这反映了A.平定地方的叛乱是清政府的最重要任务B.洋务派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维护封建统治C.对洋务运动的支持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D.一部分国人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途径【答案】B【解析】-4-【详解】根据材料中时人认为“洋务运动可以对内平乱,对外收回利权,与洋人商战”可知,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来挽救封建统治,因此选项B正确;材料中既提到了对内,也提到了对外,因此选项A片面,排除;材料中涉及到的是“洋务企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和“倡言自强求富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己任的士大夫”,这些人多为统治阶级,无法代表社会共识,排除选项C;洋务运动并未挽救中国,因此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从时人对洋务运动的态度和期望,反推出洋务运动的目的。6.下图是民国九年出版的《清代野史》所收录的《清代外史》目录(节选)。此目录反映了A.文字史料形式的多样性B.历史事实受主观性影响C.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认识D.历史解释可以脱离史实【答案】C【解析】【详解】从目录中“纳姑为妃”“窃诏改窜”“不得令终”“非满洲种”可看出《清代外史》对清政府的贬低,结合材料时间民国九年可知,当时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该书编撰受到时代背景影响,选项C正确;材料中只提到了一种史料,无法得出形式多样的结论,排除选项A;选项B表述错误,历史事实不会因为主观性发生变化,排除;选项D表述错误,历史解释不能脱离史实,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目录中的贬损词汇和时代特征(民国九年)解答本题。-5-7.“中统”原来是对付中共的情报组织,但1937年以后,“中统”将对共产党工作压缩为一科,只有五六个工作人员,原来专事反共的一些前中共“转向”人员,都允许其离开各奔前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转向”人员不被信任B.国共两党关系日益缓和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轻视情报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中统中反共科室及其成员的变化是在1937年以后,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可见其受到国内主要与矛盾变化的影响,选项C正确;“转向”人员的去向可见其并不是不受信任,选项A排除;材料无法反映国共两党关系,排除选项B;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8.1955年教育部规定:班委会在班主任领导下,协同班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团结全班同学,鼓舞他们努力学习和自觉地遵守纪律,组织班内值日,保持教室的整洁,动员和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本班的和全校性的文娱、体育、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化教育系统B.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科学意识C.对教育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将基础教育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5年学生活动组织者除了班主任还有“班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学生活动除了常规的文体娱乐,还有“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会”,结合材料时间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因此可以得出此举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1955年教育实际,排除;材料中未反映出学生学习民主科学内容,排除选项B;材料中未提及此为基础教育,而且无法看出国家战略内容,排除选项D。-6-9.古罗马关于嫁妆有严密的法律规定,包括嫁妆的设定,嫁妆的内容,明确夫妻双方对嫁妆的权利,嫁妆的返还等。由此可知A.妇女的私有财产得到尊重B.公平正义不能被真正践行C.古罗马结婚率会持续下降D.妇女在古罗马的地位降低【答案】A【解析】【详解】嫁妆是女方带到夫家的财物,对嫁妆的内容、权利和归属进行法律上的确认有利于保护妇女的私有财产,选项A正确;选项B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法律对嫁妆的保护并不一定会导致结婚率下降,两者无必然联系,排除选项C;材料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升,排除选项D。10.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英国部分大学新增教席年份大学新增教席1546年剑桥、牛津1.神学;2.希伯来语;3.希腊语;4.民法;5.医学1575年格雷沙姆学院建立1.数学;2.天文学1583年爱丁堡大学1.数学;2.自然哲学(科学)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教席1621年1.色德来自然泽学教席2.萨维里天文学教席1669年植物学1663年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教席1702年化学1704年天文学-7-——【美】默顿著,《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上表反映了A.科学在大学中的影响日益明显B.宗教改革促近天文学不断进步C.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D.欧洲大学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时间推移,大学新增教习多为自然科学,可见科学在大学的影响日益明显,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宗教改革,排除选项B;材料未对英国和其它地方进行对比,无法看出英国学术地位,排除选项C;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11.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领导人认为航空母舰是侵略者的代表工具。1970年苏联建造的航空母舰仍保留了巡洋舰的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工业技术非常落后B.资本主义阵营大力阻挠C.两极格局下的矛盾心态D.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最初认为航母是侵略者象征,但其最终建造了航母,只是在形态上保留了巡洋舰特征,可见其心态的矛盾,选项C正确;苏联建造了航母,说明其工业技术并不落后,排除选项A;材料并未反映资本主义阵营情况,排除选项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2.摄影师ugurgallen一直用电脑软件拼接照片的方式展现同一片天空下被迫走向了两个极端生活的人们。下面的作品反映了-8-A.新技术对摄影的革新B.复杂多样的当今世界C.价值观冲突逐步显现D.世界各地习俗的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主题反映了战争与和平并存,体现了复杂多样的当今世界,选项B正确;选项A只是表象,排除;材料未反映出价值观的冲突,排除C;材料中没有对各地习俗进行比较,排除选项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由于修建贯穿全国的大铁路,开始有针对性的招募华工……此后华工赴美人数总体上呈递增的态势。……70年代,美国爆发了严重且漫长的经济危机……80年代左右,贯通美洲两大铁路干线相继竣工,对华人的排斥在美国上下达成一-9-致。……80年代三次排华法律的通过都处于美国政治选举的当口,而政治选举成了每一次排华法律通过的导火线。而华人的生活方式与西方人迥然相异也使得美国人认为华人不能被同化,这也为排华分子的暴力行径提供了口实。美国排华暴行令人发指,焚烧华人住所,驱逐、殴打、屠杀华人的行径数不胜数。——摘编自张庆松《美国百年排华内幕》材料二1881年济南教案,美国传教士欲指使中国教民强买民房改为教堂,结果教堂被当地绅民毁坏,教民官府抓捕。传教士寻求美国驻华公使帮助,向清政府施压,最终在僵持两年多后,清政府答应传教士赔偿损失、惩办元凶、保护传教士安全等要求。但在两年间,当地民众始终以揭帖的方式反抗,如“如有将房售予洋人,必加以重害”、“如有卖于洋人,将其房拆毁,困怂亲眷,生食其肉”类似的揭帖屡见不鲜。1884年8月,清政府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爆发。广州地区针对法国的反教案件也迅速增加起来。此时“省城内外,众怒汹汹,传书集众,意欲尽毁法产,攻击教民”,在中法战争期间有40名教士被驱逐,被毁教堂达五十多座,2000多教民被抢或房屋被毁,更甚者有10多教民被杀害,法国领事官、传教士的坟墓被挖掘,许多教民被报复殴打。——摘编自刘帅《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排华与中国反教排外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80年代美国排华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80年代中国反教排外的特点和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移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背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华人赴美人数递增;经济危机的爆发,华工与美国人的就业竞争加剧;美国铁路竣工,华工的利用价值下降;种族主义的泛滥;美国民主共和完善;文化价值观的矛盾;晚清政府积贫积弱,无力保护在外华工。(2)特点:国人损失大;民族危机的产物;实质为中外文化的冲突;多发生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以反洋教为表现形式;清政府偏袒外国势力。影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国人民族意识反抗意识觉醒;但给列强侵略提供借口;破坏了社会秩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阻碍现代化进程。(3)合法移民;面对移民要持包容的态度;移民自身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争取接受移居国的认可和接纳;努力构建和谐的移民关系,怀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解析】【详解】(1)背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根据材料“华工赴美人数总体上呈递增的态势”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