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1.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2.在商王“中丁”以前,凡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A.王位世袭制尚未真正形成B.王位继承注重选贤任能C.王位继承制处于探索阶段D.王位继承尚存在随意性3.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者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D.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4.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6.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2-A.凸显了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C.成为传播人文思想的舞台D.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7.关于案件当事人的权力,《罗马法》规定:法律赋予被告以抗辩的权力,抗辩也可以源于大法官的职权;针对被告的抗辩,法律又赋预原告答辩的权利,同时赋予被告再答辩的权利,以对抗原告的答辩等。规定旨在A.保证案件审理程序合法B.最大限度查清事实真相C.坚持当事双方权利平等D.促成原告被告实现和解8.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要求B.英国拥有了条约体系中的霸权C.列强对朝贡体系的不满情绪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9.如表为清朝不同时期汉族与满族的总督、巡抚人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满族汉族满族汉族1837年738121864年37015A.国内民族矛盾的缓和B.洋务运动的迅速开展C.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10.“民心”、“民气”是从林则徐到慈禧太后的很多中国当权者应对列强的“法宝”,甚至“凡是主张剿夷的莫不觉得四万万同胞是有胜无败的。”材料表明A.民众的新型民族意识已经觉醒B.统治集团应对危机的策略落后C.民族矛盾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D.近代中国落后根植于盲目排外11.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立宪派旨在力争改造清王朝,使之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这反映了A.两派主张分别代表各自阶级的政治要求B.两派的斗争目标有了同质化的要求C.清廷向西方学习的紧迫程度进一步深化D.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缺乏客观认识12.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3-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3.自1930年底开始,中共中央先后把60%的党务人才、城市工人骨干派遣到各个苏区。派往各苏区去负责的主要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是从莫斯科回来的干部和留苏学生。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以工人运动带动苏区的革命B.依然坚持国民革命运动的路线C.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D.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达成共识14.下图为晋绥根据地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各阶级(阶层)占有土地情况的变化表。据此可知,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1940年减租前59521810229191944年减租后35018512554.523.5增减百分比—41.2%—15.1%+22.5%+87.9%+23.6%A.打击了封建土地剥削B.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基础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度D.巩固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15.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人民解放军的严正警告,擅自闯入我军渡江作战地段,还炮击人民解放军阵地,人民军队坚决地予以了还击,这就是著名的“紫石英号事件”。这一事件体现出A.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B.当时中英两国处于对峙的局面C.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D.英国积极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16.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是指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17.1917年4月,列宁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以为可以单方面结束战争,是天真,是小孩子式的想法……目前我们俄国社会主义者肩上的责任比其他国家的社运更大,我们有责任维护-4-社会主义的荣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宁要求俄国单方面退出一战B.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最强C.列宁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分两步走18.大国交战函数:P=(1—F)(1—C),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C)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相关关系。据此,下列历史推断或结论合理的是A.两极格局中争霸大国正面交战的可能性较低B.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一定导致热战C.国家力量对比均衡就可以彻底避免战争发生D.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俄对决的可能性增大19.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则简短的建交公报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这一外交核爆A.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C.体现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20.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该表反映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D.海洋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21.黄河古称”河”“河水”。《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5-22.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B.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C.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D.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2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24.“元明以来,江南水乡双林镇,以纺织闻名,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缙绅……他们似乎已在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而几乎同一时期“威尼斯商人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路扩大……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以在威尼斯找到典范……”以上对比说明A.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B.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繁荣C.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地缘淡化D.中国向近代转型的社会条件不足25.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年份1534年1580年1635年1751年比价1:6.31:5.51:101:14.6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C.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26.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一幅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对此时期世界历史的解读最全面概括的是-6-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欧洲人在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C.工业革命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地位D.中国还尚未觉察到来自欧洲扩张的影响27.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它是具有国家职能的,对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垄断的商业公司。1669年,它发展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人私人武装,收益率达40%。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掠夺贸易垄断C.商业革命带来世界贸易的巨大商机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8.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C.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土地贵族D.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29.如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30.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31.1773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透露了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攫取超过200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数百亿英镑)的财富。此举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财政崩溃使东印度公司的股票-7-被大量拋售。为了应对危机,英国颁布《茶叶法案》。当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抵达波士顿港口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材料表明A.殖民主义罪恶引发了经济危机B.孟加拉危机直接导致了美国革命C.东印度公司是最早的跨国公司D.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33.如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如图的左边为中央辖郡,下边为王国辖郡。如图的左边为中央辖人口,右边为王国辖人口)。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34.光荣革命后,英国的重商政策由直接干预逐渐转变为用关税等间接手段来实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