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六)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A级—学考过关达标练1.下列关于城镇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解析:选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镇化的结果,不是标志。分析下表,完成2~3题。地区城镇人口/万乡村人口/万地区人口总数/万甲3565100乙6535100丙8020100丁90101002.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3.具有甲地区城镇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解析:2.D3.A第2题,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镇化水平依次是35%、65%、80%、90%。第3题,甲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4~5题。4.甲图表示的是()A.逆城市化B.城镇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5.乙图表示的是()A.逆城市化B.城镇化2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解析:4.C5.A第4题,读甲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中心城区、乡村或小城镇的人口向城镇郊区迁移,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是郊区城市化阶段,C对。第5题,读乙图,箭头表示人口由中心城区、城镇郊区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因为乡村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是逆城市化阶段,A对。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绿化也快速推进。因为影响市容,野草、野花在园林绿化中成为被消灭的对象。现在城市绿化多以园林花卉或者人工草坪为主。人工草坪在实际养护中,不仅耗水量大,还需要定期除杂草,喷农药。近些年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告别”人工草坪,让野草、野花回归城市。据此完成6~8题。6.城市绿化的社会效益有()①创造城市景观②调节气候③提供休憩场所④吸烟滞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人工草坪成为现代城市绿化主角的原因是()A.其更富自然美B.使植被类型多样C.其整洁美观D.其适应性强8.近些年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告别”人工草坪,让野草、野花回归城市绿化的原因是野草、野花()①生态系统稳定②绿化成本低③景致多样,富于变化④增加绿地面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6.C7.C8.B第6题,城市绿化的社会效益有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憩场所等,而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属于生态效益。第7题,人工草坪因整洁美观,受城市绿化欢迎。第8题,野花、野草适应性强,用野花、野草绿化城市无生物入侵问题,有助于生态系统稳定;将野草、野花作为绿化植被有绿化成本低、景致多样、富于变化等优势。由材料可知,许多欧美国家用野草、野花代替人工草坪,不一定会增加绿地面积。9.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3(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2)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国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两类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城镇化的主要标志、“二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等。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20亿。“二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只要基础知识扎实,不难解答。答案:(1)11亿20亿(2)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4)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合理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级—素养提能强化练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4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A.M、P、NB.M、N、PC.P、M、ND.N、M、P解析:1.C2.A从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中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3~4题。3.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4.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3.B4.A第3题,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4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第4题,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镇化的结果,故选A。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完成5~6题。55.建设“住房4.0”可以()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乡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5.B6.C第5题,“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选B。第6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乡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起较弱的减轻作用。7.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____________阶段,其特点是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判断,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中期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答案:(1)中期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