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题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2.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3.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4.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2-()A.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5.在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人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B.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C.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D.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6.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7.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仁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论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3-A.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B.宗法制度逐步淡化C.等级秩序日益固化D.血缘关系不断强化8.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见下图)因借展日本而引发各方关注。颜氏真迹所属书法特征是()A.字形方正,规矩严整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9.下图是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济公头戴破帽、手持破扇、脚穿破鞋,不受戒律拘束,貌似疯癫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济公像()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B.市民阶层率性直爽的心态C.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10.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11.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4-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12.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A.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B.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13.1861年冯桂芬在《校那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制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C.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落篱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14.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15.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6.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A.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C.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的必要性D.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7.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5-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18.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1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0.“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通过这一调查,毛泽东()A.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B.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C.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D.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21.“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重视经济建设B.坚持群众路线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2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借鉴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23.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6-A.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4.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D.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5.如图是2012-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统计图。据此可知,新时期的中国()A.教育已领先于发达国家B.就业创业环境极大改善C.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D.教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26.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836个,1980年增加到3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B.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C.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2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28.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认为,命运就在人自己身上,人同命运-7-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人自身内在的斗争。据此可知古希腊()A.人们认为可以掌控自身命运B.命运观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C.摆脱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控制D.否定了人的个性与自由意识29.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A.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B.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C.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D.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30.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文艺复兴渐入高潮C.民族意识逐步形成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31.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反映了文艺复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