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试题本试题共33题,1~30题为选择题,共60分。31~32题为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选择题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规定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涂黑。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规定范围内规范作答,写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私有制的产生B.思想观念变化C.国家逐步建立D.世袭制的形成3.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据此可知A.西周早期天下观已经萌发产生B.周成王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发展D.“何尊”代表青铜器最高技艺-2-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5.《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③“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9.《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削弱王国势力C.增加税收D.实现民族交融10.《汉书·叙传上》记载:“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11.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3-①加强基层控制②监督农业生产③平抑地方物价④保证赋役征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3.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14.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15.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宗族比国家更重要16.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D.推动了战国变法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18.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旧唐书·高祖本纪》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4-《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大唐创业起居注》(李渊秘书温大雅著)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19.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A.轻徭薄赋B.虚怀纳谏C.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20.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1.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西周时期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23.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5-2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5.读下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中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8.唐朝人孟郊在两首诗中描写了自己从失落与悲观到欣喜与得意的心绪变化。与他心绪变化紧密相关的制度是《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科举制29.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0.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6次”、“唐招提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唐蕃和亲D.唐蕃会盟第II卷-7-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分)31.(20分)阅读材料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10分)(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10分)32.(20分)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8-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4分)(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6分)(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6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9-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调研考试参考答案1.B2.A3.A4.B5.B6.D7.A8.A9.B10.C11.B12.C13.C14.A15.B16.C17.D18.B19.B20.C21.B22.D23.A24.D25.A26.C27.C28.D29.D30.B31.(1)内容: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分封要举行仪式,天子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