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力,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活用具B.作战武器C.生产工具D.祭祀礼器【答案】C【解析】【详解】“耒耜”是古代一种像犁一样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依据材料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是生产工具,C正确;生活用具不符合“耒耜”的功能,A错误;“耒耜”不是作战武器,也不是祭祀用的礼器,B和D项错误。2.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整地、改土、保墒、除草、通风、高产等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A.精细性B.封闭性C.分散性D.落后性【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2-健壮、高产等方面”表明,战国时期的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属于小农经济模式的消极影响,材料中并没有体现,B、C和D项排除。3.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B.土地买卖频繁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D.小农经济破产【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千年田换八百主”、“一年一换家”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故B项正确。A、C、D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点睛:材料“千年田换八百主”、“一年一换家”是解题的关键。4.就研究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问题来说,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A.历史神话传说B.古代文献记载C.考古发掘资料D.民间祭祀遗存【答案】C【解析】【详解】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考古发掘资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以直接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C正确;历史神话传说和古代文献记载以及民间祭祀遗存均属于第二手资料,不能直接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需要和一手史料相互印证,A、B和D项排除。【点睛】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3-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5.下图为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A.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C.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D.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中可以分析出,该文物是长沙生产的,从中国出口西亚地区的手工业产品,这件物品可以用来研究当时中国交通路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瓷器工业的进步,没有体现出书法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的发展状况,故B项排除;从材料“张氏家族作坊”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排除。6.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应出现于A.商代B.春秋战国-4-C.宋代D.清代【答案】D【解析】【详解】珐琅彩瓷器最早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所以这座墓葬最早应该是清代,D正确;青铜器是商代,但是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不是此时期,A错误;春秋战国出现铁制农具,但是没有出现珐琅彩,B错误;宋代会有“青铜器和铁制农具”,但是没有“珐琅彩瓷器”,C错误。7.清代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官帽),继而买田置地、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A.打破封建专制统治B.商业规模受到限制C.带动社会奢侈风气D.商人从政引起腐败【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提及的是商帮一手执“红顶”,即依附于政府,并没有打破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徽商依附于封建政府,进行“买田置地、大兴土木”,显然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C项提及的是社会风俗问题,不是设问所提,故C项错误;题干设问问及的是“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是政治腐败问题,故D项错误。8.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1)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织”与“耕”分离;(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因此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9.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继昌隆缫丝厂等。这里对“近代”的正确理解是A.使用机器生产B.兴办于东南沿海地区C.资金较为充足D.其产品直接投入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兴办的军用企业,二者均属于近代民族工业,都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企业不一定都是兴办于东南沿海地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较少,C错误;洋务企业不是直接投入市场,D错误。【点睛】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更多的体现的是救国内容,同时由于资金少,基础薄弱等因素,大多是发展轻工业。洋务企业包括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民用企业进入市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0.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商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C.自然经济顽固存在-6-D.传统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可知给苏南地区造成的危害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说明手工业与农业并存,自然经济依然顽固存在,C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导致材料中的原因,A错误;此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并没有陷入困境,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小农经济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解体,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动,D错误。11.下面为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我国民族企业的分布,当时大致处于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时期,排除A;材料直接反映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故选B;材料无关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比较,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封建自然经济的信息,排除D。12.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7-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描述1936年时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进行一定的产业调整,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工业以及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产业,结合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在全国的产业调整以及相关的战备措施,主要是针对日本侵华事件的发生,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是否有效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并且这一时期西方依然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对华经济侵略放缓,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C项错误。13.1947年的上海,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1947年的上海”“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说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纸币发行泛滥,导致通货膨胀严重,人们争相购买实物,故C项正确,黄金无法购买实物说法不符合事实,A错误;当时的纸币不是缺乏,而是过多,B错误;由于通货膨胀严重,所以价格飞涨,故D项错误。14.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由此可知,当时中国-8-年份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3103.1126.7136.91956120.5173.3262.31957124.8183.3310.7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C.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D.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工业增长速度较快,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由材料得知,当时农业、轻工业增长缓慢,重工业增长较快,综合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故C项错误;材料提供的只是农、轻、重各业生产分别增长的数据,属于纵向比较,缺乏它们之间的横向对比,不能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的结论,故D项错误。15.“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建设中盛行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答案】C-9-【解析】【详解】歌谣“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明显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体现出的是大跃进时期农业领域的浮夸风,C正确;高指标是经济建设的计划目标定得比较高,A错误;瞎指挥是指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乱指挥,B错误;共产风是指不承认生产队之间的差别,贫富队拉平,在公社范围内实行平均分配的方式,D错误。16.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促使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A.《论十大关系》发表B.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八字方针”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1960年,到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而且从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a到b段明显上升,主要是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的调整导致,D正确;《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都是1956年,时间不符合,A和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是1958年,是导致a之前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7.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10-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A.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物资短缺问题已经解决D.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购物凭票,材料中“敞开供应猪肉”“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说明原先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松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