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汉代以后,在财产继承方面的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大清律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种财产继承规则A.反映出诸子家庭权利平等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C.表明封建纲常伦理的崩坏D.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2.两宋时期运河走向基本如隋朝,流经当时的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三京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元朝以来,运河南北取直线而走,三京逐渐衰落。这说明A.自然环境的变迁影响经济发展B.大运河在封建国家的地位非常重要C.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D.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3.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4.新中国成立之初能源工业在短时期内就迅速崛起,但是这一时期我国的能源工业缺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导致能源企业对能源的无限度开采和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对他国经济模式的照搬照抄B.新中国能源工业缺乏技术人员C.对矿产资源的没有止境开采D.新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严重匮乏5.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的是A.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B.列强的资本输出C.政治改革的推动D.近代天津的开放6.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2-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8.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9.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C.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10.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人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但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滞销,其销售份额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11.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B.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13.在历史上,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B.不同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发展需要不同C.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变殖民掠夺的方式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14.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内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对以下两幅图的解读正确的是-3-A.两幅图体现的贸易观没有本质的区别B.“丝绸之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C.世界殖民和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发展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是贸易15.读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马斯顿荒原战役全歼王军主力B.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C.英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D.牛顿在牛津提出微积分的算法16.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民主政治的缺失B.军事实力的强大C.历史传统的延续D.对外扩张的企图17.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以后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于预。反映出本质问题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4-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18.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此举意在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19.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美国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20.永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A.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C.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21.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22.近代以来,洋货在华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对其理解正确的是销售地点主要商品国人态度1840—1860年代洋货初销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钟表、玻璃制品显微镜等视为奢侈品1870—1890年代中期洋货流行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城市日用衣物、器物食物等视为时尚品1890年代中期—1911年洋货普及从城市到农村遍及衣食住行用等视为生活实用品①洋货从初销发展为流行并逐步普及②洋货流行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③洋货倾销使列强获得更多经济特权④通商口岸的增加便利了洋货的输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3.有学者认为,威权主义往往不自觉地“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下列各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中国工业化的起步③《航海条例》的颁布④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24.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利分房离城市居民渐行渐远。2016年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092元/m2,排在第100位城市的房价早已超过了1998年排名第35位的房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政府宏观调控收效甚微B.经济体制改革趋向深人C.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D.城市面临严重就业压力25.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的相似点是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C.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26.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2009年起,我国连续9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B.人民已全面达到小康水平C.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D.全面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27.“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A.加速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C.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D.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28.(0分)(题文)1971年西方十国集团针对美国接连爆发了美元危机重新调整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汇率,美国同意把美元贬值7.89%,1973年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的建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上述材料说明A.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B.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得已实现C.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束缚已崩溃D.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因时而变29.1877年,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致李傅相》书中提到,“日本在英国学习技艺二百余人,各海口皆有之”,因而希望中国不仅“专意考求兵法”,也应多派留学生“分途研习”西国种种科技。这反映了A.中日战争失败引发国人反思B.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留学主要目标C.清王朝外交领域取得新突破D.近代早期留学在政府主导下进行30.1972年尼克松访苏后,美苏关系以“缓和”为主调,双方在经济和限制核武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一再强调,面对苏联“实现统治世界”的战略目标,“西方文明”进入了“最危险的十年”,美国是抵御苏联扩张“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这反映出A.经济形势影响国家对外政策B.美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C.政党斗争冲击两极对峙格局D.美国试图重新领导世界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对广大农民的让步,被叫做“农民的布列斯特”,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开端。-6-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农民有了余粮,于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恢复了曾经被严格禁绝的市场交易,恢复了货币、交换、价值、市场机制的运用,突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概念,把市场引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虽然1920年代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包括列士在内,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考虑改革问题。由于在经济上向长期被看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农民作了让步,作为补偿,在政治上反而朝加强专政的方向发展。——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材料二中国、越南、古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实行了经济改革。而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了“政策”的烙印,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高速增长。“新经济政策”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意义,最终指明了继斯大林模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盛维充、王艾青《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对农民做出让步的?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打上列宁‘新经济政策’烙印”的?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时间礼物说明1405—1433年郑和代表皇帝,“贪赐丝绸、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