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后检测 新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选择题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D.人定胜天的观点2.下列言行,反映新的环境观的是()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解析:第1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第2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符合新的环境观;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答案:1.C2.A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新自然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资源-2-解析:第3题,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第4题,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经过分类处理再排放到环境中,此过程能减少污染。答案:3.C4.C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5~6题。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和图可看出,该地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会导致空气湿度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第6题,辽宁省位于我国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不能推广蔗基鱼塘、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防止土地次生盐渍化。答案:5.A6.C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纪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马永顺退休后,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他带领全家在16年里共计种树46500棵,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据此回答7~8题。7.与马永顺早期的“砍树人”思想相似的是()A.轮作,间种,生态种养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8.下列选项符合马永顺最终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是()A.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3-C.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解析:第7题,D选项与“砍树人”思想都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观点。第8题,A选项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答案:7.D8.A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波罗的海“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B.全球气候变暖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10.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①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④将藻类捞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10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都对“死亡地带”的发展起到减缓作用。答案:9.C10.B二、综合题11.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读图回答问题。(1)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试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变差的原因。-4-(2)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生物措施?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红碱淖的河流上游修筑了水库,使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红碱淖附近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而使水量减少。因此红碱淖水质明显变差。(2)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答案:(1)入湖的河流上游修筑了水库,使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沿湖煤矿开采、加工等对水质产生污染。(2)(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12.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年份和地区项目1990年2000年2006年苏州徐州苏州徐州苏州徐州GDP(亿元)202.14112.841540.68616.954820.261428.80人均GDP(元)361714382669269487880115363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m2)111.41318.9285.2776.4354.258.93(1)读图比较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3)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5-出合理建议。解析:(1)(2)两问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可以从所给材料的数值变化得出,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变化”,即答案要体现的是变化的特征。(3)注意题干给出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中需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发展,即区域经济水平要提高;其次要可持续,即生态环境要维护。答案:(1)共同性:1990-2006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均呈减少的趋势。差异性:苏州耕地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慢。(2)共同性:苏州和徐州GDP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GDP始终高于徐州。差异性: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3)①苏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②徐州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图中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明确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2)结合图中信息予以作答。(3)根据南方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答案:(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化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