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范围:必修一专题一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时间:2019年9月28日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了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D.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2.有学者认为,秦国与匈奴战争期间,每消耗192石粮食才有1石供应到军队,完全可以说“运输决定战争”。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在征服南越的战事中,秦修建了()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直道3.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记述出处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史记·吴王濞王列传》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前汉书》卷14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百官制》A.《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4.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消除世家大族的势力C.扼杀重学风气D.提升官员素质6.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2“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官员世袭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7.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A.加强了皇权B.限制了皇权C.被雍正帝废除D.权力在六部之下8.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9.以下文字摘自张琳同学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的课堂笔记。因一时理解不清出了差错,请判断笔记中有几处错误()A.1处B.2处C.3处D.4处10.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下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11.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元前3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这表明当时()A.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B.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C.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D.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12.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A.促进地方自主性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13.据《凤凰网》2012年10月11日报道,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因滥用职权等严重错误被开除党职、公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回顾历史,明清时期不断强化君主专制,造成了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逐渐落后于西方,并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中国丞相一职已被废除B.明清时期英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明清时期中国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D.清朝的军机处既是一个行政执行机构,又是一个决策机构,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同姓贵族B、异姓贵族C、功臣D、先代贵族15.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A.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B.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D.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16.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4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D.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7.“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A.内朝成员B.三省长官C.通判D.参知政事18.《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C.礼治是核心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19.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依赖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观念已经形成20.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21.在西周分封体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是()①把土地献给周天子②随从作战③纳贡服役④服从命令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2.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23.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三人的称呼分别属于()A.庙号、年号、谥号B.谥号、庙号、年号5C.谥号、庙号、谥号D.庙号、庙号、年号2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宋代()A.谏官掌握了行政权B.用谏官取代了宰相C.皇权不受任何约束D.宰相权力相对弱化25.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A.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B.提高了军机大臣地位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二、材料分析题(26题12分,27题15分,28题23分,共50分)26.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西周分封形势图图2秦疆域图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两图所提示的两个历史时期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学者韩国磐认为:“由中正决定人才高下,中正又是本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担任,6因而所定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材料二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三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方式的角度说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9分)(2)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评价。(6分)7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内容。(6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建设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9分)8高一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周朝分封诸侯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且周朝时期的等级制度森严,乙同学作为商朝末年的平民,被分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故B项正确。甲同学虽然抵抗过周部落,但是作为先代帝王的后代,仍然有可能被分封,故D错误。丙同学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是周朝的功臣,因此他很有可能被封为诸侯王,故A错误。丁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他很有可能被封为诸侯,故C错误。2.A【解析】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命士兵、民夫在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故答案为A项。郑国渠和都江堰是著名水利工程,不具有军事功能,排除B、C项;直道的修筑不是针对岭南的征服,排除D项。3.D依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前汉书》、《后汉书》都属于第二手史料,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故D正确;《史记》虽然为当世史籍,但是不能说可信度最高,可信度最高的应该是实物史料,故A错误;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和史籍的综合才能确认真实原因,故B错误;二手史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C错误。4.C【解析】材料意思是:优秀的人可以通过某种制度参与政权,更替阶级成分,不会存在特权阶级。这表明,此种制度可以使下层人进入上层社会,打破了贵族特权的仕途垄断。而只有科举制以考试选拔人才,庶族子弟、寒门子弟皆可参加,依据考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