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翟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2.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A.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B.宗法分封的秩序日益强化C.周王室的统治区域在不断地扩大D.诸侯国间的冲突逐渐加剧3.《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这说明了中华文化A.和而不同,海纳百川B.哲学思辨,博大精深C.理想崇高,舍生取义D.人文精神,入世情怀4.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B.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C.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D.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2-6.宋代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建筑上追求砖木本色,诗文崇尚朴质平流,绘画以水墨山水为最高意境,瓷器造型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装饰。宋代艺术风格折射出A.经世致用观含引导社会消费需求B.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民众审美倾向C.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大众生活水平D.理学思想已渗透到世俗生活领域7.《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材料表明A.礼法结合,公正执法B.援礼入法,德主刑辅C.科条简要,宽简适中D.法自君出,凸显权威8.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A.土地交易秩序混乱B.农耕经济停滞不前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9.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A.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B.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D.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10.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A.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B.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依赖于印刷术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D.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11.“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B.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C.“十三行”辞退员工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3-12.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A.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B.向西方学习日渐多样化C.自强运动激发民族觉醒D.“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13.有人将右侧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与该漫画相关的列强侵略事件导致A.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B.台湾被割占损害中国领土主权C.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列强竞相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14.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B.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D.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15.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该表说明近代中国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农林渔牧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32.98.0A.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B.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C.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D.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16.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战争的起因并不是表面上大家公认的雅典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而是基于斯巴达的忧虑与恐慌:雅典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此论断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若避免此现象,世界各国应注重-4-A.承认彼此的政治制度B.杜绝各国矛盾冲突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提高各自综合国力17.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材料表明古罗马A.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B.财产所有权是受限制的C.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D.法律解释具有不确定性18.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强调,“土地贫瘠,使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材料表明A.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生活方式B.土地质量影响人们精神信仰C.地理环境影响人文精神发展D.生产资料影响社会结构变化19.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A.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B.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C.国王真正成为“虚君”D.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20.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及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制定地方法规以及为学校和教会制订章程。这对美国宪法直接影响的是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实行总统制,总统掌握行政权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D.设立参众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21.“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B.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C.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22.下图为近代英国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示意图,据下图可以得出-5-A.自由贸易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爆发B.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出现了调整C.工业革命后英国控制了世界市场D.自由贸易政策利于化解经济风险23.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以上材料表明A.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B.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C.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4.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挑战B.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启蒙作用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2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6-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世纪上半期,思想家们针对工业革命的思想交锋。英国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等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雇佣劳动者成为直接牺牲者;工人有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Ⅱ编》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工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要明确,所用史实要准确,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230人。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680余人。纵观整个-7-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