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满分50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这进一步佐证了()①哲学是智慧之学,能为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②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要求,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④客观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无论从党的建设理论看,还是从实践看,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都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这是因为()①根本不存在脱离正确世界观的方法论②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需要进行具体地分析③世界观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获得的④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总是受到世界观的指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最高概括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升华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研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2-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③是否具有自然科学基础是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6.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①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②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完全相同的③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④都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指导意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熟知“南俗尚鬼”的狄青(谥号:武襄)在征讨侬智高时,曾经“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投此钱尽钱面。’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襄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倏一掷,百钱皆面,于是举军欢呼,声震林野……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视,乃两面钱也”。这一过程中,狄青利用了()①士兵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士兵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④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寄语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改其性”的朋友不存在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3-③存在决定思维,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的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D.没有认识到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10.如图漫画《植数(树)》讽刺了一些人()①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的要求②忽视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反复性③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2.“相对时空观”认为:当物质运动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时间会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慢。根据相对论理论推算,当飞船以99.9%光速运动时,飞船内的人过了五天,而地球上则过了一年,如果人类能造出这样的飞船,人类就能够穿越未来。这表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规律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D.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13.某同学在听课时所写的课堂笔记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4-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14.不久之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病理学家获得了12张爱因斯坦的大脑图片,经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皮层在某些区域非常独特,其沟回和褶皱的发育不同寻常,特别是负责抽象思维的前额叶皮质,要比一般人发达得多,这或许对爱因斯坦思考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帮助良多。这充分证明了()A.意识的产生是人脑高度发达的结果B.大脑结构的独特性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完善的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15.国内某网站曾对“2018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注:网上调查的对象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电话调查的对象则主要是城市居民。)从哲学角度看,上表所示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A.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D.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16.“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意识内容的差异性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7.2017年5月27日,中国棋手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与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进-5-行的三番棋比赛中,连输三局完败。人工智能取得胜利。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种棋牌游戏中对人类取得了多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日益体现②人工智能胜利的实质是人类实践能力的提升③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的活动具有目的性④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模式的外化,不具有社会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8.临床医学证明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我国科学家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是干细胞来源、体外制备最接近临床应用的生物科技成果,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的研发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这说明()①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②人们对干细胞的探索研究决定实践的升华③改造世界是人们探索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干细胞技术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坚持与时俱进,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载人宪法,使宪法体现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这表明()①只有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向前发展②实践和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认识的目的和最终归宿③任何认识都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并正确反映实践发展要求④认识的生命力在于在服务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引导学生全面真实认识日本侵华罪行和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后,将现行各级各类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修改表明()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③原有真理在实践中已被推翻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1.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表明()A.人的认识总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B.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渗透的C.认识的发展历程是无限循环的过程D.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2.美国科学家在实践中研发出“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借助它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蜇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可见()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3.“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24.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中又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再到“决胜”,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这表明()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②真理性的认识总是能够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指出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也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指的是:①建立中国共产党②红军万里长征③十四年抗战胜利④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⑤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7-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对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中遇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质量的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认识。(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