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五四运动是20世纪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1—2题。1.2019年,值此五四运动百年之际,北京大学将于4月26日起举办展览“新文化的曙光:五四时期北大学人群像”,展示北京大学百年传统的历史生成过程。下图是展览的部分宣传海报。北大举办纪念五四专题展览表明了图一:胡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聘书图二:《新潮》杂志(左)与《国学季刊》杂志(右)①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新文化思想随五四运动的深入而发展②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领域发挥着思想启蒙的功能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通过展览可以透视新文化时期北大学者的精神世界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阅读五四时期作品可以认清民国文化的全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扬五四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要发扬五四精神,是因为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的社会发展③五四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④五四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激励民族前行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2008—2018年十年间,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票房以年均35%的速度节节高升;2018年,国产电影总票房378.97亿元,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引发热烈反响。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电影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电影文化以经济为基础C.优秀的影片满足观众的需求,提高了公民的政治素养D.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电影制作与科技深度融合4.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经典诵读和诗词朗诵大会丰等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弘扬中华国学精粹,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经典诵读水平。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国学经典的喜爱,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这表明①开展诵读经典的文化活动,具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功能②国学经典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发展③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④物质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中,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育,这是因为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教育方式决定着学生的习惯②文化影响每一个人,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便于创设养成好习惯的文化氛围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就能培养良好的习惯④每个人的习惯不是天生的,通过接受教育可以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表明①“润物无声”,民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乡音难改”,民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民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交往行为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表明-3-①传统文化能够开启人的智慧,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优秀的传统经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优秀的传统经典是民族生产发展的根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专门增设了丝绸之路馆,优选十几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丝绸之路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参展,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材料表明①开展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商业贸易能够克服时空的局限发挥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9.皮影戏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探寻中国本土动画的过程中,皮影戏艺术元素在动画制作中早已被发现和应用。随着动画制作的数字化,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又重新焕发了青春。这表明A.科技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10.“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C.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D.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11.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高考改革的教育信息和观点牵动了广大家长的心,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①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更为直接的传播手段-4-④教育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人民群众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领导力量③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服务对象④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发展的40年历程可以说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阻挡的,更是无法割断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②顺应民意,携手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之所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4.400多项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被誉为“21世纪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圆了几代人的桥梁梦,也让滴水不漏、120年使用寿命的中国标准惊艳了全世界。下列与材料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相符合的是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②山再高,往上登,总能登顶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主要反映出-5-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②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6.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①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7.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节目采取形象化方法,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人以教诲、感悟和升华。习总书记所用的典言典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酝酿,内化于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一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①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以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功能,彰显典言典语的民族纽带作用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④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和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发展既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是一个遵循社会规律,践行包容性发展的规划。之所以包容性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是因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6-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近年来全国多地建设家风馆,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门楣楹联、家规家训、村规乡约等优秀文化资源。设立家风馆旨在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快复兴儒家传统文化③强化家风家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加油!向未来》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回应,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果,做强科学普及之翼。这说明①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要真正面向广大人民群众②文化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③我们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脱了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2018年4月27日,十三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治亵渎英雄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法的制定①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②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完善-7-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新时代召唤时代新人,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建设成就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建设强调了①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投身新时代的磅礴力量②引领艺术创作发展方向,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识和行为习惯④凸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素养中的